[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浮动油缸的主轴松刀力卸荷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38828.6 | 申请日: | 2021-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81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军;王莘澳;郭生;崔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57 | 分类号: | B23Q3/157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朱培杰 |
地址: | 161005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浮动 主轴 松刀力卸荷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浮动油缸的主轴松刀力卸荷机构。主要解决现有的主轴松刀时产生的推力会减少轴承寿命、影响主轴加工精度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刀杆(3)外部设有碟簧组(4),所述主轴(1)端部连接有第一卸荷套(5);所述复位套(9)内部设有松刀油缸(8),松刀油缸(8)内部设有松刀活塞(7),松刀油缸(8)右端内部连接第二卸荷套(6),所述第二卸荷套(6)与第一卸荷套(5)之间通过台阶相配合。该主轴松刀力卸荷机构通过浮动油缸,将油缸产生的松刀推力转化为主轴的内力,使主轴轴承不再承受主轴松刀的外力,提高主轴加工精度及轴承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基于浮动油缸的主轴松刀力卸荷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高速、高精密数控机床及铣头,其主轴精度及精度稳定性是关键,其中主轴轴承在主轴松刀时,承受高达50-60kN的轴向松刀力。根据公式Lh=106/60n(C/P)3,其中Lh-轴承寿命(h);n-轴承工作时转速(rpm);C-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N);P-轴承载荷(N)。由于在主轴松刀时,主轴轴承要承受高达50-60kN的轴向载荷,会使轴承滚珠与滚道之间产生0.3-0.5mm(实际测试值)应力变形,当完成松刀动作,虽然轴承不再受松刀力,但是主轴轴承由于松刀力所产生的应力不能马上消除,因此在完成松刀,主轴旋转加工时,会额外增加相对于60%以上松刀力的内应力,根据轴承寿命计算公式,轴承载荷增加,会大大减少轴承寿命。同时由于主轴轴承的滚珠与滚道应变也不能马上消除,因此导致在加工时,主轴的主轴向位置也存在较大变化,严重影响了主轴的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主轴松刀时产生的推力会减少轴承寿命、影响主轴加工精度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浮动油缸的主轴松刀力卸荷机构,该主轴松刀力卸荷机构通过浮动油缸,将油缸产生的松刀推力转化为主轴的内力,使主轴轴承不再承受主轴松刀的外力,提高主轴加工精度及轴承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浮动油缸的主轴松刀力卸荷机构,包括主轴、复位套,主轴内部设有拉刀杆,复位套固定在主轴支座上,所述拉刀杆外部设有碟簧组,所述主轴端部连接有第一卸荷套;所述复位套内部设有松刀油缸,松刀油缸内部设有松刀活塞,松刀油缸右端内部连接第二卸荷套,所述第二卸荷套与第一卸荷套之间通过台阶相配合。
所述第二卸荷套内腔与松刀活塞的活塞端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所述松刀活塞将松刀油缸内部的松刀油腔分为左右两个腔,所述复位套、松刀油缸上开有松刀进油孔,且松刀进油孔与松刀油腔的左腔相通。
所述松刀活塞内部为活塞杆,活塞杆穿过松刀油缸及第二卸荷套,且复位弹簧套在活塞杆外部。
所述第一卸荷套与第二卸荷套的台阶面之间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将高达50-60KN的主轴松刀外力卸荷为主轴自身的内力,大大减少了主轴轴承的应力载荷及应变,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主轴的支撑精度及主轴轴承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松刀卸荷示意图。
图中1-主轴,2-主轴轴承,3-拉刀杆,4-碟簧组,5-第一卸荷套,6-第二卸荷套,7-松刀活塞,8-松刀油缸,9-复位套,10-复位弹簧,11-夹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38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闪充警用电棒
- 下一篇:一种新型预装料开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