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联动报警功能的智能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47133.4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47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培兵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8B25/00;G08G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42 | 代理人: | 张炬杰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城市 用具 联动 报警 功能 智能 监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联动报警功能的智能监控系统,包括治安管理模块、交通管理模块、灾害管理模块与应急指挥模块,所述治安管理模块包括第一子安全模块与治安信息采集模块,所述第一子安全模块的输出端与应急指挥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交通管理模块包括第二子安全模块与交通信息采集模块,所述第二子安全模块的输出端与应急指挥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治安管理模块、交通管理模块、灾害管理模块与应急指挥模块,能够快速的将城市中出现的治安管理案件、交通事故案件与城市灾害案件,快速的联动至应急指挥模块,由应急指挥模块快速指挥就近子安全模块进行联动救援,解决危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城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联动报警功能的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但是现有的智慧城市联动报警能力较差,不能快速响应与解决出现的危害,需要一种具有联动报警功能的智能监控系统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联动报警功能的智能监控系统,具备联动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智慧城市联动报警能力较差,不能快速响应与解决出现的危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城市用具有联动报警功能的智能监控系统,包括治安管理模块、交通管理模块、灾害管理模块与应急指挥模块,所述治安管理模块包括第一子安全模块与治安信息采集模块,所述第一子安全模块的输出端与应急指挥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交通管理模块包括第二子安全模块与交通信息采集模块,所述第二子安全模块的输出端与应急指挥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所述灾害管理模块包括第三子安全模块与灾害信息采集模块,第三子安全模块的输出端与应急指挥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治安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监控摄像头、安保模块与警务模块,所述治安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子安全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交通信息采集模块包括道路摄像头、报警中心与警务巡逻,所述交通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子安全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灾害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地质灾害预警中心、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火灾接警中心与环境监测中心,所述灾害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三子安全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质灾害预警中心对地震、海啸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对暴雨与洪水等灾害进行监测预警。
优选的,所述火灾接警中心负责监测城市火灾,环境监测中心对城市地区环境进行监测预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治安管理模块、交通管理模块、灾害管理模块与应急指挥模块,能够快速的将城市中出现的治安管理案件、交通事故案件与城市灾害案件,快速的联动至应急指挥模块,由应急指挥模块快速指挥就近子安全模块进行联动救援,解决危害,减少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的智慧城市联动报警能力较差,不能快速响应与解决出现的危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系统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培兵,未经郑培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471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