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道路桥梁支护修复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59992.5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83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华;于海丽;高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晓华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1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隆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40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桥梁 支护 修复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道路桥梁支护修复固定结构,包括底座、吊耳、固定板、角度调节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底座的两侧端面通过焊接对称安装有吊耳,所述底座的一侧端面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底座的底部端面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固定板,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液压泵、液压管、密封端盖、液压活塞、滑动槽、滑动推杆、加固套筒和转动杆,该道路桥梁支护修复固定结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使用时,可以对需要修复的支护进行角度调节,方便使用混凝土进行灌注与修复,无需人力调整,提高了修复效率,同时,可以对支护进行夹持固定,防止修复过程中支护产生位移导致修复失败,避免了二次施工,缩短了工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桥梁施工设备领域,具体为道路桥梁支护修复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基坑支护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安全和稳定,稍有疏漏,必然会引发很多安全问题的出现,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地下连续墙、土钉墙、钢板桩、护坡桩、排桩支护以及土层锚杆等施工技术,提高支护的强度,在施工中,支护体经常会产生位移或者开裂,现有的支护修复固定结构,需要工人手动或者使用挖掘机推动支护,对需要修复的支护进行调整角度,费时费力且不便于混凝土灌注,影响修复效率,同时,现有的支护修复固定结构,一般采用单面支撑,固定效果差,支撑过程中容易造成支护二次位移,导致支护修复失败,延长了工期,拖延了交付日期,因此,设计道路桥梁支护修复固定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道路桥梁支护修复固定结构,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在使用时,可以对需要修复的支护进行角度调节,方便使用混凝土进行灌注与修复,无需人力调整,提高了修复效率,同时,可以对支护进行夹持固定,防止修复过程中支护产生位移导致修复失败,避免了二次施工,缩短了工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道路桥梁支护修复固定结构,包括底座、吊耳、固定板、角度调节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底座的两侧端面通过焊接对称安装有吊耳,所述底座的一侧端面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底座的底部端面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固定板;
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液压泵、液压管、密封端盖、液压活塞、滑动槽、滑动推杆、加固套筒和转动杆,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内部贴合安装有滑动推杆,所述底座的一侧端面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密封端盖,且密封端盖的一侧端面与滑动槽的底部一端连接,所述密封端盖的一侧端面中央插接有液压管,所述固定板的顶部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液压泵,且液压管与液压泵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滑动推杆的顶部一端通过焊接安装有转动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电机、导向槽、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丝杆和加固板,所述转动杆的一侧端面顶部通过焊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转动杆的一侧端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夹持板,所述转动杆的一侧端面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的顶部端面与底部端面之间插接有丝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端面中央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底部与丝杆的顶部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两侧端面通过焊接对称安装有两个加固板,且加固板的内侧两端面与转动杆的外侧两端面贴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夹持板靠近丝杆的一侧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导向槽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槽,且丝杆与螺纹槽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推杆的底部一端通过焊接安装有液压活塞,且液压活塞的外壁与滑动槽贴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靠近转动杆的一侧端面中央通过焊接安装有加固套筒,且加固套筒的另一端与转动杆的一侧端面贴合,所述滑动推杆的外壁与加固套筒的内壁贴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一侧端面顶部开设有安装槽,且转动杆的底部与安装槽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晓华,未经于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599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一体式防风帽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多功能LED告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