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液锤用自封式缓冲缸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66697.2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46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谢朝阳;伍小波;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万里锻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0 | 分类号: | B21J13/00;B21J7/04;B21J7/28;B21J7/24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娄会敏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液锤用 自封 缓冲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液锤用自封式缓冲缸。所述电液锤用自封式缓冲缸包括:主油缸;锤杆,所述锤杆设置于所述主油缸的内部,所述锤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主油缸外表面的底部;锤头,所述锤头固定安装于所述锤杆的底端;缓冲缸,所述缓冲缸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油缸的外表面的顶部,锤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缓冲缸的内部,所述缓冲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活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液锤用自封式缓冲缸,通过在缓冲活塞的顶部固定细颈杆和第一密封圈,缓冲活塞上升到细颈杆插入连接槽中时,缓冲活塞的上腔形成一个封闭腔,如果缓冲活塞继续上行,气压就能快速上升,能有效避免因缓冲行程不够造成的硬撞击,安全性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液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液锤用自封式缓冲缸。
背景技术
电液锤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锻造设备,有单臂电液锤、双臂电液锤之分。
电液锤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操作主控阀换向,控制锤杆带动锤头上下运动,由于锤头质量较大,在提升时如果出现误操作,未能及时换向打击,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撞顶,因此必须有一套缓冲装置即缓冲缸吸收锤头的能量。
现有的缓冲缸在使用过程中,上腔气体可通过顶盖的小孔回到蓄能器气室,但该结构是为了充气方便,上腔保留了通往蓄能器气室的通道,缓冲过程中气压上升有限,如果要确保有效缓冲,在行程受限的情况下,活塞的直径要设计得比较大,这就造成缓冲时的冲击也相对较大,导致自封式缓冲缸安全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液锤用自封式缓冲缸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液锤用自封式缓冲缸,解决了现有的缓冲缸的活塞直径比较大,导致缓冲时的受到的冲击也相对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液锤用自封式缓冲缸,包括:主油缸;
锤杆,所述锤杆设置于所述主油缸的内部,所述锤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主油缸外表面的底部;
锤头,所述锤头固定安装于所述锤杆的底端;
缓冲缸,所述缓冲缸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油缸的外表面的顶部,锤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缓冲缸的内部,所述缓冲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活塞,所述缓冲活塞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细颈杆,所述缸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底部的中间开设有连接槽。
通过在缓冲活塞的顶部固定细颈杆,在顶盖中间开设连接槽,并在细颈杆表面套设第一密封圈,当缓冲活塞上升到细颈杆插入连接槽中时,第一密封圈把进出气的通道隔离,此时缓冲活塞的上腔形成一个封闭腔,如果缓冲活塞继续上行,气压就能快速上升,能有效避免因缓冲行程不够造成的硬撞击,安全性得到提高。
优选的,所述细颈杆外表面的顶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缓冲活塞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侧与所述缸体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主油缸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帽螺纹连接有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缓冲缸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大气瓶,所述大气瓶的一端与所述主油缸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大气瓶和所述缓冲缸之间固定安装有蓄能器,所述蓄能器的一端与所述主油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主控阀。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表面且位于所述顶板的一侧套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接件上方的内部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连接件外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卡栓,所述卡栓的一端贯穿所述连接件且延伸至所述连通槽的内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卡栓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螺帽位于所述连通槽的内部,所述螺帽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卡槽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万里锻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阳万里锻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666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