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室大棚除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870120.9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1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生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生记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30002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室 大棚 除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用除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大棚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内,热交换器具有两个互不相通的湿热气流通道和冷新风气流通道;壳体上设有空气排入口、废气排出口、新风进入口和新风排出口,空气排入口通过湿热气流通道与废气排出口连通,新风进入口通过冷新风气流通道与新风排出口连通;壳体上设有冷凝水出口,冷凝水出口位于空气排入口与湿热气流通道处,湿热气流通道内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出口排出;新风排出口处设有温室新风引入风机;废气排出口处设有温室内气体排出风机;通过利用冬季温室内外的温差进行除湿,仅需要少量驱动风机的电能,所以使用成本极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用除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大棚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温室大棚内栽培植物对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对大棚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同时湿度条件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湿度过高,会导致灰霉病、霜霉病等病菌的泛滥,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当然温室大棚这类设施农业是丰产农业的的进步,冬季供应的蔬菜基本上都来自于温室大棚。温室大棚的农作物生产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其地面蒸发和作物蒸腾产生的水蒸汽大都聚集在温室大棚内部空间,所以内部空间的相对湿度显著高于露地。在果蔬温室大棚内部空气湿度过大,很容易引起大棚作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必须加强对温室大棚的空气湿度的控制。
目前,我国日光温室、大棚的实际生产中,常用的除湿方法主要是打开顶窗或侧窗进行自然通风,或辅助简单的排气扇将室内空气强制排出室外达到降低温室内湿度。但是,开窗或强制排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温室内气温降低的问题。因此,在寒冷季节,日光温室如何既降低空气湿度又保证室内气温没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是温室除湿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
温室大棚的温度控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装备,但是湿度控制技术发展比较滞后。目前较常用的温室大棚内的除湿方法有覆盖地膜、地下微灌、人工通风排湿、制冷除湿、加温除湿、干燥剂吸附除湿等方法。
现有温室大棚除湿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覆盖地膜、地下微灌、人工通风排湿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劳动量,其除湿效果并不显著。在冬季,温室大棚进行人工通风排湿,冷空气进入温室内会导致温室内的温度大幅降低,伴有大量的热量流失,从而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这种除湿技术也是落后的。
制冷除湿,即冷凝除湿,它是应对高温高湿环境的技术方法,其原理是提供冷源,湿热空气遇冷降至露点温度以下,饱和凝结析出水滴,从而达到对空气除湿的目的。热泵循环是常见的冷凝除湿。通过压缩机做功,在蒸发器端吸热,对湿热空气进行冷凝除湿。但是这种方式设备投入高,能源消耗高,在农作物生产没有实用性。
干燥剂除湿由于成本高管理麻烦,更无实用价值。
加温除湿是提高温室大棚内的温度达到降低相对湿度,这种技术存在的问题不仅是能耗高,除湿效果也不好。
还有提出用全热交换器的温室除湿技术,其冷、热两股气流通过全热交换热器时呈现传热、传质现象,也就是湿热气流与新风不仅存在热量交换,还存在水气交换,所以排湿效果较差。同时,也有一些热交换器设置有两个通道,室内的空气经过其中一个通道后再返回至温室内,室外的空气经过另一个通道后再返回至室外;虽然看似可以除湿,但实际上反而会增加温室内湿度,并不能达到除湿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环保、生态、经济节能的温室大棚除湿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室大棚除湿装置,该装置利用空气温差进行冷凝除湿和热回收,可以实现对温室内空气进行通风除湿,并且经济节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生记,未经刘生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8701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