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船用钢管双面除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02726.6 | 申请日: | 202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27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曹圣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圣祺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5/04;B24B5/40;B24B5/35;B24B55/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蔡辉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钢管 双面 除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船用钢管双面除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钢管弧形支架,所述钢管弧形支架的两侧设置有外壁打磨装置,所述外壁打磨装置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打磨辊,所述钢管弧形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钢管弧形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钢管弧形支架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打磨辊,所述底座的靠近固定块的一端设置有集尘箱。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船用钢管双面除锈装置,属于钢管表面除锈技术领域,通过设置外壁打磨装置与可更换的第一打磨辊,对钢管的外壁与内壁进行打磨除锈,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尺寸的钢管,有效的提高了钢管的除锈效率,保证了良好的内壁除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表面除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船用钢管双面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因为雨淋会导致表面产生红褐色锈迹,传统除锈办法是采用喷砂或者砂轮打磨的方法去除,但对于这种锈蚀的去除效果不是很明显。目前,在造船领域使用的钢管,在钢管表面喷防锈漆,是防止管道腐蚀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但如果钢管表面除锈质量差,则降低了防锈漆与管道表面的粘附力,防锈漆容易开裂和脱落,使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防锈漆要涂敷均匀,完整,与管表粘附力强,才能达到防锈目的。在实际使用时,钢管内外侧都会产生铁锈,对后续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的钢管在除锈过程中,并不能做到内侧除锈,降低了其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船用钢管双面除锈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船用钢管双面除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钢管弧形支架,所述钢管弧形支架的两侧设置有外壁打磨装置,所述外壁打磨装置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打磨辊,所述钢管弧形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钢管弧形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钢管弧形支架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打磨辊,所述底座的靠近固定块的一端设置有集尘箱。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表面且位于钢管弧形支架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输出电机,所述第一输出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第一滑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上滑动连接有外壁打磨装置。
优选的,所述外壁打磨装置包括第二滑动座、第二滑槽、第一滑动座、第二打磨辊、第三输出电机、推动块、抵制块、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滑动座与第二螺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座的上端表面设置有对称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输出电机,所述第三输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打磨辊,所述第二滑动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第一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座位于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制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输出电机,所述第二输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的一侧啮合有副齿轮,所述副齿轮设置在第一螺杆上,所述第一螺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打磨辊。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表面上端且位于钢管弧形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开设有吸尘口,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尘管道,所述吸尘管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吸尘管道的底端与集尘箱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集尘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连接杆、旋钮、连接器与连接孔,所述连接器与底座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的上端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座与连接器通过连接杆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下端开设有与钢管弧形支架相匹配的弧形槽,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圣祺,未经曹圣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027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协作机器人的机械臂结构
- 下一篇:一种建筑环保用高效空气集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