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组化快修复固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08803.9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71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殷晨钟;季卫东;吕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固特电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5/14 | 分类号: | H01H45/14;H01H4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化 修复 固态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组化快修复固态继电器,所述固态继电器包括电路和模组;所述模组包括强电模组和弱电模组;所述电路包括安装于强电模组中的双向可控硅和安装于弱电模组中的控制线路;所述强电模组包括触发信号插片;双向可控硅的触发端连接于触发信号插片;所述弱电模组包括有位置与所述触发信号插片对应的触发信号插口;控制线路的输出端连接于触发信号插口;所述弱电模组与所述强电模组叠加固定,且触发信号插片插入触发信号插口中。本实用新型提出来的模组化快修复固态继电器,在保持固态继电器原有特性的同时,将其设计成了强电模组与弱电模组两部分,更好的实现强弱电隔离,采用了接插方式连接,使固态继电器维修、更换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态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模组化快修复固态继电器。
背景技术
固态继电器(SSR)利用电子元件的电、磁、光特性来完成输入与输出的可靠隔离,利用大功率三极管、功率场效应管、单、双向可控硅等器件的开关特性,实现弱电信号控制强电信号,以无触点,无火花的方式接通和断开被控电路,通俗的称之为“电子开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对部件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对部件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固态继电器与传统机械式继电器相比,由于利用了半导体元件的不同特性,制作成了“电子开关”,因此不存在机械动作,很好的符合了这些要求,因而被广泛采用。
对于固态继电器来说,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电路一般是一个整体,安装于同一个外壳中,但是由于固态继电器的原理可知,其电路内部是包括强电部分和弱点部分的,强电部分是连接用户的高压电源的,弱点部分是需要用户手控操作的。两个部分放在一起的话,首先隔离度不够,容易出现危险,其次当单独的部分出现问题时,单独维修比较麻烦,对电路结构的区分也需要一定的专业度,一般是整体更换,造成成本时间和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组化快修复固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组化快修复固态继电器,所述固态继电器包括电路和模组;所述模组包括强电模组和弱电模组;所述电路包括安装于强电模组中的双向可控硅和安装于弱电模组中的控制线路;所述强电模组包括触发信号插片;双向可控硅的触发端连接于触发信号插片;所述弱电模组包括有位置与所述触发信号插片对应的触发信号插口;控制线路的输出端连接于触发信号插口;所述弱电模组与所述强电模组叠加固定,且触发信号插片插入触发信号插口中。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强电模组包括用于容纳双向可控硅的第一模组外壳;所述弱电模组包括用于容纳控制线路的第二模组外壳。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模组外壳外部设置有负载连接端子以及用于固定负载接线的紧固螺栓;在第一模组外壳内部,双向可控硅的两极分别连接于两个负载连接端子。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第二模组外壳上开设有负载接线配合孔;所述弱电模组与所述强电模组叠加时负载连接端子由负载接线配合孔露出。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模组外壳上开设有插片插接孔;第一模组外壳与第二模组外壳紧贴固定,触发信号插片从第二模组外壳的一侧方向伸入并容纳于插片插接孔中,触发信号插口由第二模组外壳的另一侧方向连接于触发信号插片。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第二模组外壳内部,控制线路的输出端连接触发信号线;触发信号线伸出第二模组外壳外部的端头处固定有触发信号插口;所述触发信号插口的两个侧边相对地弯曲为槽状以包住所述触发信号插片。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模组外壳和第二模组外壳上分别设置有模组固定端子和模组固定孔;所述弱电模组与所述强电模组叠加固定时,所述模组固定端子插入所述模组固定孔中。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第二模组外壳外部设置有输入信号接线端子;在所述第二模组外壳内部,所述控制线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输入信号接线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固特电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固特电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088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的厚膜式液体加热装置
- 下一篇:智能清洁机器人及其水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