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吸氧湿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09820.4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61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付另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A61M16/04;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杨剑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切开 患者 脱机 吸氧 湿化器 | ||
一种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吸氧湿化器,有效的解决了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时医护人员操作不便,及管道固定不牢的问题;包括上端开口的透明筒,透明筒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连接板,多个连接板之间设有一个与透明筒同轴的圆环,透明筒左端设有进氧管,透明筒右端设有内螺纹接头,透明筒下端设有上下轴向的套筒,套筒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L形板,两个L形板上侧呈八字形,L形板自由端铰接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开口左右相对,套筒外侧螺纹连接有开口朝下的转筒,转筒下端面可与L形板外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使用方便,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脱机操作,而且相对于目前采用的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固定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症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吸氧湿化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中因病情需要,常要行气管切开,用以解除患者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当患者情况稳定,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仅需常规给与吸氧的情况下,临床上一般将氧气管和湿化管直接插入患者喉部的器械管内,然后再用胶带继续固定,胶带容易受湿化气体和痰液影响而失效,从而影响固定效果。
而且进行脱机操作时需要准备的用物比较多,大多是独立包装的无菌物品,存放位置不能集中,操作前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另外使用过程中容易污染,不利于病人病情,为临床工作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吸氧湿化器,有效的解决了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时医护人员操作不便,及管道固定不牢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端开口的透明筒,透明筒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连接板,多个连接板之间设有一个与透明筒同轴的圆环,透明筒左端设有进氧管,透明筒右端设有内螺纹接头,透明筒下端设有上下轴向的套筒,套筒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L形板,两个L形板上侧呈八字形,L形板自由端铰接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开口左右相对,套筒外侧螺纹连接有开口朝下的转筒,转筒下端面可与L形板外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减少了医护人员前期准备的物品数量,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脱机操作,而且相对于目前采用的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上端开口的透明筒1,透明筒1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连接板2,多个连接板2之间设有一个与透明筒1同轴的圆环3,透明筒1左端设有进氧管4,透明筒1右端设有内螺纹接头5,透明筒1下端设有上下轴向的套筒6,套筒6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L形板7,两个L形板7上侧呈八字形,L形板7自由端铰接有弧形板8,两个弧形板8开口左右相对,套筒6外侧螺纹连接有开口朝下的转筒9,转筒9下端面可与L形板7外表面接触。
为了方便将氧气管道固定在进氧管4上,所述的进氧管4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小右大的锥形块10。
为了使转筒9能够的挤压L形板7,所述的转筒9下端面为外凸的弧形面。
为了防止医护人员转动转筒9时出现滑动,所述的转筒9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方向的防滑条11。
为了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所述的两个弧形板8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橡胶垫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09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