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厂化苗种培育池简易吸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28454.7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74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锦文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A01K6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秦曼妮 |
地址: | 43009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厂 苗种 培育 简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厂化苗种培育池简易吸污装置,包括T型吸污头、连接管组件、软接排污管,所述T型吸污头上设有吸污口,所述T型吸污头包括两根圆管和一个第一三通管,两所述圆管通过第一三通管连通,两所述圆管远离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一端通过堵帽密封,两所述圆管和一个第一三通管组成长圆柱状管体,所述吸污口沿所述长圆柱状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三通管通过所述连接管组件与所述软接排污管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吸污头采用T型设计,利于增大吸污面积,从而提升吸污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吸污装置具有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易加工,吸污范围大、操作简单,可以全面清除培育池残饵粪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厂化苗种培育池简易吸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化苗种高密度的养殖模式是产业发展的趋势,由于养殖密度大,在养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污染物沉积在池底,这些污染物包括残饵、粪便、死鱼等,一但污染物大量积累后会在水中分解出氨氮、亚硝酸盐等,造成水质恶化,一些细菌得到了良好的繁殖环境,进而引起病害的发生。故而在养殖过程中及时清除池底污染物,是养殖管理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传统的水泥培育池吸污方式通常是使用一条软管,利用虹吸的原理,由于软管管口较小,吸污面积不大,所以吸污效率比较低;而如今常用的吸污装置,一般是结构较为复杂,电动吸污装置,除了要消耗电力能源外,吸污口处的吸力较大,对水泥池培育的苗种可能具有一定的伤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吸污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工厂化苗种培育池简易吸污装置,以达到成本低廉,吸污范围大,吸污彻底以及操作方便的目的,至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厂化苗种培育池简易吸污装置,包括T型吸污头、连接管组件、软接排污管,所述T型吸污头上设有吸污口,所述T型吸污头包括两根圆管和一个第一三通管,两所述圆管通过第一三通管连通,两所述圆管远离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一端通过堵帽密封,两所述圆管和一个第一三通管组成长圆柱状管体,所述吸污口沿所述长圆柱状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三通管通过所述连接管组件与所述软接排污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角弯管、第一硬接管和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通过所述角弯管与所述第一硬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硬接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三通管与所述软接排污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硬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球形阀与所述第二三通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简易吸污装置还包括起到手柄作用的第二硬接管,所述第二硬接管通过所述第二三通管与所述第一硬接管连通,所述第二硬接管远离所述第二三通管的一端通过堵帽密封,所述第二硬接管与所述第一硬接管在一条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角弯管为45°角弯管。
作为优选,所述软接排污管为钢丝软管。
作为优选,所述长圆柱状管体上还设有条形毛刷,所述条形毛刷沿所述长圆柱状管体的长度方向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毛刷置于所述吸污口的前端,起到驱逐遮挡作用,防止鱼苗吸入所述吸污口。
作为优选,所述吸污口的直径为2~4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吸污装置具有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易加工,吸污范围大、操作简单,可以全面清除培育池残饵粪便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简易吸污装置采用PVC材质,小巧、轻便,在吸污操作过程中省力,同时成本低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锦文,未经陈锦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284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润滑油智能供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排插固定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