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总线数据融合计算网关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34714.1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90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游;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龙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12/6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曹丽敏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总线 数据 融合 计算 网关 | ||
1.一种总线数据融合计算网关,包括AI采集单元和485收发单元以及CAN收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AI采集单元和所述485收发单元以及所述CAN收发单元均与主控单元连接;
所述AI采集单元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供所述主控单元进行识别,所述485收发单元用于接收485总线信号并进行隔离后供所述主控单元进行识别,所述CAN收发单元用于接收CAN总线信号并进行隔离后供所述主控单元进行识别;
所述主控单元对接收到的所述数字信号和所述485总线信号以及所述CAN总线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所述分析处理的结果发送至外部的采集设备;
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外部的采集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数据融合计算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为微控制器;所述AI采集单元包括光电耦合器和第一电阻以及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
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且负极为所述AI采集单元的模拟量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均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并联;
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背光探测器的集电极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背光探测器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背光探测器的集电极还连接有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背光探测器的集电极为所述AI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A13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数据融合计算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485收发单元包括485收发隔离器和第一电感滤波器以及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
所述485收发隔离器的TXD端和RXD端均为所述485收发单元的输入端,所述485收发隔离器的A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滤波器的1引脚连接且B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滤波器的2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电感滤波器的4引脚和3引脚与所述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电感滤波器的4引脚和3引脚均为所述485收发单元的输出端且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A14端和PA15端一对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数据融合计算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收发单元包括CAN双路收发隔离器和第二电感滤波器以及第三电感滤波器;
所述CAN双路收发隔离器的CANH1端和CANL1端并联有第三电阻,所述CAN双路收发隔离器的CANH1端与所述第二电感滤波器的1引脚连接且CANL1端与所述第二电感滤波器的2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感滤波器的3引脚和4引脚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B0端和PB1端一对一连接,所述CAN双路收发隔离器CANG1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B2端连接;
所述CAN双路收发隔离器的CANH2端和CANL2端并联有第四电阻,所述CAN双路收发隔离器的CANH2端与所述第三电感滤波器的1引脚连接且CANL2端与所述第三电感滤波器的2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感滤波器的3引脚和4引脚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B3端和PB4端一对一连接,所述CAN双路收发隔离器CANG2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PB5端连接;
所述CAN双路收发隔离器的RXD1端和TXD1端为所述CAN双路收发隔离器的第一CAN总线信号输入端,所述CAN双路收发隔离器的RXD2端和TXD2端为所述CAN双路收发隔离器的第二CAN总线信号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龙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龙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347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凸轮轴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医疗影像设备的床板及医疗影像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