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岸带蓝碳观测保护用多功能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37855.9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63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艳丽;王敏;罗海林;陈琛;汪元南;梁明易;贺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B63B45/04;G01N1/14;B66D1/12;B66D1/28;B66D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岸 带蓝碳 观测 保护 多功能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海岸带蓝碳观测保护用多功能平台,包括浮力球、采集仓、连接绳、卷绳装置、电子仓、喷射口、取样装置、电池、挡绳环,所述连接绳的上端固定在浮力球的底部,所述卷绳装置位于采集仓内部,所述挡绳环的外侧与采集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卷绳装置上方,所述连接绳的下端穿过挡绳环中心与卷绳装置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内部设有电线,所述取样装置固定在采集仓内部左侧,所述电子仓位于采集仓右侧,本装置内部设有四个采样瓶,采集样本数量多,且本装置可采集不同深度的样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海岸带蓝碳观测保护用多功能平台。
背景技术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一直以来,人们对“绿碳”更为熟悉。其实,海洋也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研究表明,大型海藻、贝类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并储存碳。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据估算为40万亿吨,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并且每年清除30%以上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岸带植物生物量虽然只有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每年的固碳量却与陆地植物相当。
在全球因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展蓝碳有利于全球二氧化碳的降低,针对蓝碳的检测就必不可少,现有的观测平台多采用简单的浮力平台,对海底进行钻探,提取海底样本,但是这种平台采集效率低,搭建平台费时费力,且不便于移动,耗费人员成本,因此需要一种远程采集平台对海底样本进行采集。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岸带蓝碳观测保护用多功能平台,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岸带蓝碳观测保护用多功能平台,包括浮力球、采集仓、连接绳、卷绳装置、电子仓、喷射口、取样装置、电池、挡绳环,所述连接绳的上端固定在浮力球的底部,所述卷绳装置位于采集仓内部,所述挡绳环的外侧与采集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卷绳装置上方,所述连接绳的下端穿过挡绳环中心与卷绳装置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内部设有电线,所述取样装置固定在采集仓内部左侧,所述电子仓位于采集仓右侧,电子仓内设有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PLC控制器、用于远程控制的无线信号传输装置、用于控制采集仓姿态平衡的水泵,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和所述水泵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穿过采集仓底部,所述喷射口有四个,四个喷射呈矩形分布在采集仓的外壁,四个喷射口的内侧均设有电磁阀一,所述电磁阀一的内侧通过管道与水泵的出水口相通,所述浮力球的顶部外壁设有太阳能板,所述电池固定在卷绳装置的下方,且与采集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板通过所述电线与电池电性连接,电池为采集仓内所有用电设备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卷绳装置包括卷轴、卷绳仓、卷绳电机,所述卷轴横向转动连接在卷绳仓内部,所述卷绳仓的右侧设有电机仓,所述卷绳电机固定在电机仓内部,所述卷绳电机与卷轴传动连接,卷绳装置用于下降或者上升采集仓,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吸泥管、卷管装置、下管装置、吸泥泵、出泥管、采样瓶、支管一、支管二,所述卷管装置位于采集仓内部,所述吸泥管缠绕在卷管装置上,所述卷管装置的下方设有用于下管的下管装置,所述下管装置的底部与采集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吸泥管的上端与所述吸泥泵相通,吸泥管的下端穿过下管装置伸入至采集仓外部,所述出泥管左端与采集仓外部相通,右端与吸泥泵的出泥口相通,所述支管一的上端与出泥管相通,支管一与出泥管连接处设有电磁阀二,所述采样瓶有四个,四个采样瓶的上方通过所述支管二与支管一相通,支管一与支管二的连接处设有电磁阀三,通过出泥管排出海底表面泥层后采集不同深度泥层的样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378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乙炔清净废水回用自动化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均匀施肥的草坪施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