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隐藏式出风口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44367.0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98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董立强;尚雷;徐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李庭庭;肖秉城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隐藏 风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隐藏式出风口,包括出风口端交汇并呈一定角度的两条风道支路,两条风道支路一侧相交,另一侧均反向弯折以扩大风道支路的出风口,两个弯折处相连的直线与风道支路的法相夹角α为30°~45°,两个弯折处朝向风道支路内侧均设有凸起的调风部。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凸起的调风部,因而从机理结构上破坏了康达效应,从而保证了出风口的风向调节功能正常使用,使得位于下方的风道支路能向上吹风,位于上方的风道支路能向下吹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出风口,特别是一种汽车的隐藏式出风口。
背景技术
汽车风道的出风口在使用时,出风口为方便气流的吹出,会向外弯折以扩大出风口的端部,当上下风道法向与出风口切向夹角a处于30°~45°时,该结构从流体力学原理上将出现康达效应(或称附壁效应),气流的康达效应(或称附壁效应)会导致气流的流向沿着出口壁流动,无法满足车体上下调风的功能。向上吹风的时候,气流被出口外侧下部表面吸附,导致气流无法向上吹风;向下吹风的时候,气流被出口上部表面吸附,无法向下吹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的风道易出现康达效应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气流风向调节的汽车的隐藏式出风口。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隐藏式出风口,包括出风口端交汇并呈一定角度的两条风道支路,两条风道支路一侧相交,另一侧均反向弯折以扩大风道支路的出风口,两个弯折处相连的直线与风道支路的法相夹角α为30°~45°,两个弯折处朝向风道支路内侧均设有凸起的调风部。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凸起的调风部,因而从机理结构上破坏了康达效应,从而保证了出风口的风向调节功能正常使用,使得位于下方的风道支路能向上吹风,位于上方的风道支路能向下吹风。
进一步地,调风部断面呈矩形且凸起的高度为0.5mm~1mm。合理设置凸起的高度,使得凸起高度足以满足破坏康达效应既可,结构简单、耐用性强。
进一步地,两个风道支路由同一个风道主路分流而成,分流处设有可转动的调风板,调风板可完全遮挡风道支路。调风板可调节风道主路的出风方向,可使得风道支路单通道或双通道通风。
进一步地,风道支路中部设有可旋转的导风件。导风件摆动以导风。
进一步地,风道支路的出风口断面呈矩形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方便调节风向。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有凸起的调风部,因而从机理结构上破坏了康达效应,从而保证了出风口的风向调节功能正常使用,使得位于下方的风道支路能向上吹风,位于上方的风道支路能向下吹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汽车的隐藏式出风口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图1另一个通风方式的结构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风道支路;2、调风部;3、风道主路;4、调风板;5、导风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443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运动壶
- 下一篇:一种室内装修用瓷砖倒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