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路输入驱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58030.5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17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标;刘奇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柏科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华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69 | 代理人: | 曾华杨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驱动器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双路输入驱动器,涉及驱动器技术领域;包括主壳体以及枢接于主壳体上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在主壳体上形成有用于装设电路元件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第一盖体可盖设于第一腔体上,第二盖体可盖设于第二腔体上;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对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枢接处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缺口,在第一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二缺口,在第二盖体上开设有与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三缺口;在第一腔体上靠近第一缺口处设置有螺纹孔,在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安装孔,一固定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固定于所述螺纹孔上;本申请结构简单,为后续的安装与使用提供诸多便利,同时兼具对输入电线的稳固压紧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驱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路输入驱动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驱动器其外壳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压盖与主壳体分离设置,输入线材与输出线材共用一个压线条,采用该方式时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客户端使用时输入线材比输出线材要粗导致输出线材压不紧或者到不到位;第二,盖体与主壳体分体设置,零件多装配繁琐,装完压线条后还需要在外面装上端盖;第三,客户端使用体验差,更换线材时需要输入输出端同时打开;第四,电工安装时配件容易掉落;第五,满足不了工程电缆的接入。
第二种外壳的形式为仅采用翻盖设计,该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如下:第一,端盖只是起到防护作用,需要另外设计压线条去固定线材;第二,配件多容易掉落;第三,输入输出在同一端的时候没有分离开来容易搞混接错。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路输入驱动器,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驱动器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申请提供一种双路输入驱动器,包括主壳体以及枢接于所述主壳体上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
在所述主壳体上形成有用于装设电路元件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一盖体可盖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上,第二盖体可盖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上;
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对于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枢接处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二缺口,在所述第二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第三缺口;
在所述第一腔体上靠近所述第一缺口处设置有螺纹孔,在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安装孔,一固定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固定于所述螺纹孔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主壳体中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作为输入端和输出端,采用该方式可将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区分开来,令用户在对两端分别进行操作时可做到互不影响;端盖采用了翻盖的设计,将其枢接于主壳体上不易掉落,且后续用户在接线时也更容易操作;盖体上设置有安装孔,并通过固定螺丝可对端盖进行进一步固定,从而令端盖对腔体内部起到更安全的保护,同时也可对电线起到足够稳定的压合作用;
本申请提供的双路输入驱动器结构简单,为后续的安装与使用提供诸多便利,同时兼具对输入电线的稳固压紧作用,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处均设置有压线齿条,或者在所述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的内侧均设置有压线齿条;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翻转盖合时,对应缺口上的压线齿条可夹紧线缆的上下两侧,从而提升与线缆之间的相对摩擦力,提升稳定性。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盖体相邻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外侧壁、以及所述第一腔体的内侧壁对应设置有第一齿条组;
在所述第二盖体相邻于所述第三缺口的外侧壁、以及所述第二腔体的内侧壁对应设置有第二齿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柏科电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柏科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58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脚撑结构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可替换内部电器的一体式三防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