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混凝反应沉淀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59015.2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3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况力;杨肃博;樊昌井;王静;王尧;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C02F1/4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反应 沉淀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混凝反应沉淀系统,包括混凝反应槽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槽包括铁粉投加区,所述混凝反应槽上还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混凝反应槽的出水管道与沉淀池进水口相连,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污泥管通过污泥泵同时与污泥回流管以及铁粉回收器相连,所述铁粉回收器包括槽体,在槽体的槽底铺满磁铁,污泥从槽体的顶部进入,所述槽体的中部设置是有排泥管。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混凝反应沉淀系统,设计合理,沉淀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反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混凝反应沉淀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反应系统包括混凝区和沉淀池,在混凝区中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混合充分后进入沉淀槽进行沉淀。由于絮体一般较为松软,质量轻,因此沉淀的时间长,且沉淀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混凝反应沉淀系统,通过增加絮体比重,从而提高沉淀效率,改善沉淀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效混凝反应沉淀系统,包括混凝反应槽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槽从进水方向到出水方向依次分隔成PAC投加区、PAM投加区、铁粉投加区和混凝区,污泥回流管和进水管设置在PAC投加区,出水管道设置在混凝区,所述混凝反应槽的出水管道与沉淀池进水口相连,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污泥管通过污泥泵同时与污泥回流管以及铁粉回收器相连,所述铁粉回收器包括槽体,在槽体的槽底铺满磁铁,污泥从槽体的顶部进入,所述槽体的中部设置是有排泥管。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混凝沉淀池内投加铁粉,让铁粉吸附在絮体上,从而增加絮体的比重,有利于絮体的沉淀,形成高浓度较大比重的污泥,改善沉淀效果。
混凝反应槽依次投料,先充分进行絮凝反应形成絮体,然后再进入铁粉投加区,铁粉吸附在絮体上,减少絮体对铁粉的包裹,从而有利于铁粉的回收。最后经过混凝区反应后去沉淀池。
污泥循环利用,减少铁粉、PAC和PAM的投加量。减少药剂的使用量。
污泥排放时,通过铁粉回收器内的磁铁将污泥上的铁粉吸附,实现铁粉和絮体分离,然后污泥通过排泥管排走,铁粉回收利用。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PAC投加区、PAM投加区、铁粉投加区和混凝区内均设置有搅拌器。有利于物料充分混合反应。
上述方案中: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堰以及与出水堰联通的上清液出水管,其中心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下端延伸到沉淀池的中部,所述导流筒的侧壁顶端设置进水管与混凝区的出水管道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污泥管与污泥回流管以及铁粉回收器相连的管道上分别设置有阀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混凝反应沉淀系统,设计合理,沉淀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混凝反应沉淀系统由混凝反应槽1、沉淀池2、搅拌器3、污泥泵4、铁粉回收器5、阀门6组成。
混凝反应槽1从进水方向到出水方向(从右向左)依次分隔成PAC投加区101、PAM投加区102、铁粉投加区103和混凝区104,在PAC投加区101、PAM投加区102、铁粉投加区103和混凝区104内均设置有搅拌器3,混凝反应槽1上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和进水管105设置在PAC投加区101,出水管道106设置在混凝区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590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道路路况检测车
- 下一篇:一种无线路由器信号增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