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条颗粒长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63446.6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72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巩合具;高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纳通(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王舵 |
地址: | 271600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长度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条颗粒长度检测装置,包括透明转盘、驱动装置,以及沿转盘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落料管、光电检测传感器、长度识别装置、第一剔料装置和第二剔料装置,转盘的下方设有发光装置,转盘的侧方设有与第一剔料装置对应的第一收集盒,以及与第二剔料装置对应的第二收集盒,驱动装置、光电检测传感器、长度识别装置、第一剔料装置和第二剔料装置均电性连接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落料管,使胶条颗粒落在转盘上的位置范围进行限定,以保证胶条颗粒能够随转盘的转动经过各工位,通过CCD相机对胶条颗粒的长度进行检测,并利用气吹的方式将不符合要求的胶条颗粒剔除,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节省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胶条颗粒的长度的检测,具体是指一种胶条颗粒长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胶条通常采用挤出的方法制得,其单根长度较长,通常达上百米,而在实际使用时,需要的胶条颗粒长度仅有几毫米,因此需要对胶条进行裁切,并对胶条颗粒的长度进行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在对胶条颗粒的长度进行检测时,通常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进行,测量的误差较大,而且占用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胶条颗粒长度检测装置,代替人工进行胶条颗粒长度的检测,不仅减小了检测误差,而且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胶条颗粒长度检测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透明转盘、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驱动装置,以及位于转盘上方且沿转盘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落料管、光电检测传感器、长度识别装置、第一剔料装置和第二剔料装置,转盘的下方设有发光装置,转盘的侧方设有与第一剔料装置对应的第一收集盒,以及与第二剔料装置对应的第二收集盒,驱动装置、光电检测传感器、长度识别装置、第一剔料装置和第二剔料装置均电性连接控制器。
本方案通过设置落料管,防止胶条颗粒落至转盘时发生大的跳动,使胶条颗粒位于光电检测传感器、长度识别装置、第一剔料装置和第二剔料装置的工作范围内,在使用时,由驱动装置带动转盘转动,将胶条颗粒逐个放入落料管,随着转盘的转动,由落料管落至转盘的胶条颗粒沿圆周间隔一定距离排列,通过光电检测传感器检测有胶条颗粒通过,并将信号传至控制器,控制器开始记录脉冲数,通过长度识别装置判断胶条颗粒的长度,并将结果传至控制器,如果该胶条颗粒的长度符合要求,则在该胶条颗粒到达第一剔料装置时,由第一剔料装置将该胶条颗粒移至第一收集盒,如果该胶条颗粒的长度不符合要求,则在该胶条颗粒到达第一剔料装置时,第一剔料装置不动作,在到达第二剔料装置时,由第二剔料装置将该胶条颗粒移至第二收集盒,实现了胶条颗粒的长度检测和筛选;由于光电检测传感器、长度识别装置、第一剔料装置和第二剔料装置的位置相对固定,通过转盘旋转脉冲数即可对各胶条颗粒进行标记区分。
作为优化,第一剔料装置包括连接供气装置的第一吹气管,以及安装在第一吹气管上的电磁阀Ⅰ,电磁阀Ⅰ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吹气管的出气口与第一收集盒的进料口相对设置,第一吹气管的出气口与第一收集盒进料口之间的位置位于胶条颗粒移动轨迹上。本优化方案的第一剔料装置采用气吹式结构,利用压缩空气将长度合格的胶条颗粒吹至第一收集盒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控制吹气动作。
作为优化,第二剔料装置包括连接供气装置的第二吹气管,以及安装在第二吹气管上的电磁阀Ⅱ,电磁阀Ⅱ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吹气管的出气口与第二收集盒的进料口相对设置,第二吹气管的出气口与第二收集盒进料口之间的位置位于胶条颗粒移动轨迹上。本优化方案的第二剔料装置同样采用气吹式结构,利用压缩空气将不符合长度要求的胶条颗粒吹至第二收集盒内,结构简单,方便控制吹气动作,与第一剔料装置采用同一供气源即可。
作为优化,落料管的下端与转盘上表面的间距小于胶条颗粒的外径。本优化方案的设置,避免胶条颗粒从落料管与转盘之间的缝隙滚出,提高了对胶条颗粒位置范围限制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纳通(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科纳通(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63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铂贴码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体育用多功能辅助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