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蜂窝铝制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65512.3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82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王桂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鼎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12 | 分类号: | B32B3/12;B32B15/20;B32B1/06;B32B3/08;B32B15/01;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何磊 |
地址: | 212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蜂窝 铝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蜂窝铝制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设置有蜂窝芯层,所述蜂窝芯层包括均匀贴合排列的空心六棱柱复合铝板结构,相邻所述复合铝板之间的贴合边固定连接,所述蜂窝芯层包括第一复合铝板排列组和第二复合铝板排列组,分别在第一面板下表面和第二面板上表面设置第一复合铝板排列组和第二复合铝板排列组,利用蜂窝芯层的空心六棱柱复合铝板结构,第一复合铝板排列组和第二复合铝板排列组交错扣合后,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完成对接,再利用固定框将其包裹后,沿拼接缝隙焊合即可,整个结构中,缩小了焊接面积、简化了焊接流程,避免大量焊接处理导致的板材变形,减少了焊材的消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窝铝制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蜂窝铝制板。
背景技术
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轨道交通和汽车轻量化已成为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潮流。轨道交通及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轨道交通及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进而降低排气污染。
随着轨道交通及汽车的轻量化需求,由于传统的金属材料较重而逐渐被轻质复合材料替代。但是,目前应用的轻质复合材料主要使用高分子粘合剂进行制作,使用此方法制作的轻质复合材料受到高分子粘接剂的属性局限,使得制作的轻质复合材料的负荷强度不高、耐温差的局限性强、耐候性差、防火性差等,最终导致其在使用推广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有的蜂窝铝制板虽然在性能上达到市场需求,但是需要焊接的面积较多,焊接工艺运用频繁,容易引起板材变形,且焊材耗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蜂窝铝制板,蜂窝芯采用相互扣合结构,减少焊接面积和焊接流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蜂窝铝制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设置有蜂窝芯层,所述蜂窝芯层包括均匀贴合排列的空心六棱柱复合铝板结构,相邻所述复合铝板之间的贴合边固定连接,所述蜂窝芯层包括第一复合铝板排列组和第二复合铝板排列组,所述第一复合铝板排列组固定连接于第二面板上表面,所述第二复合铝板排列组固定连接于第一面板下表面,所述第一复合铝板排列组和第二复合铝板排列组扣合固定,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四边包裹有固定框。
其中,所述第一复合铝板排列组包括十组依次贴合且固定连接的空心六棱柱复合铝板,所述第二复合铝板排列组包括九组依次贴合且固定连接的空心六棱柱复合铝板,非固定连接的所述空心六棱柱复合铝板交错扣合。
其中,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与空心六棱柱复合铝板之间的间隙内均填充有保温棉。
其中,所述固定框包括第一围板、两组第二围板、第三围板和第四围板,两组所述第二围板一侧端面分别垂直且固定连接于第一围板两端面,所述第三围板、第四围板分别垂直且固定连接于两组第二围板一侧端面,所述第三围板、第四围板分别与第二围板连接位置均开设有拼接缝隙,所述第三围板和第四围板对接位置也设置有拼接缝隙。
其中,第一围板、两组第二围板、第三围板和第四围板的截面均呈凹形结构设置,所述凹形结构的开设宽度和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扣合后的厚度匹配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固定框均为复合铝板结构,所述复合铝板结构包括3系铝板、4系铝板以及6系铝板,所述4系铝板固定连接于3系铝板和6系铝板之间,所述6系铝板设置于靠近蜂窝芯层一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分别在第一面板下表面和第二面板上表面设置第一复合铝板排列组和第二复合铝板排列组,利用蜂窝芯层的空心六棱柱复合铝板结构,第一复合铝板排列组和第二复合铝板排列组交错扣合后,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完成对接,再利用固定框将其包裹后,沿拼接缝隙焊合即可,整个结构中,缩小了焊接面积、简化了焊接流程,避免大量焊接处理导致的板材变形,减少了焊材的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鼎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鼎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65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高低位连接插挂结构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吊顶的跌级连接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