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净回风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65983.4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09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梦楠;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氏(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分类号: | F24F7/003;F24F7/06;F24F13/28;F24F13/02;B01D46/681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215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净 回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净回风管,包括用于连接循环机组与回风口的管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本体靠近回风口的区域安装有一框体和覆于框体外端面的过滤网,此管状本体位于过滤网朝向回风口的一侧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所述框体的左框条板和右框条板分别设置有与刷毛杆平行且与条形柔性刷毛对应的第一粘毛刺条、第二粘毛刺条,位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丝杠的长度大于过滤网的长度,从而使得位于刷毛杆上的条形柔性刷毛在螺套的带动下能与第一粘毛刺条、第二粘毛刺条接触。本实用新型既能定期自动清洗了过滤网上的绒毛,也能及时将被清理的绒毛在粘毛刺条上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医疗设备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净回风管。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市场上常见的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对新风系统在长时间使用后,其过滤效率下降速度比预定的要更快,新风整体的能耗、风阻会增大,申请人发现,主要原因是新风系统中循环机组对整体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原因是由于医院环境中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绒毛对循环机组中的过滤器污染导致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净回风管,该自净回风管既能定期自动清洗了过滤网上的绒毛,也能及时将被清理的绒毛在粘毛刺条上固定,避免了被清理的绒毛在自净回风管靠近回风口的附近的区域飘逸和二次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净回风管,包括用于连接循环机组与回风口的管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本体靠近回风口的区域安装有一框体和覆于框体外端面的过滤网,此管状本体位于过滤网朝向回风口的一侧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一丝杠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连接,与固定板位于过滤网同侧的条形板设置于管状本体顶部并位于丝杠正上方,一刷毛杆的上端嵌入条形板的导向条孔内,此刷毛杆的下端连接到套装于丝杠上的螺套上,所述刷毛杆上安装有一用于与过滤网表面接触的条形柔性刷毛,所述丝杠的一端设置有一用于驱动丝杠旋转的驱动机构;
所述框体的左框条板和右框条板分别设置有与刷毛杆平行且与条形柔性刷毛对应的第一粘毛刺条、第二粘毛刺条,位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丝杠的长度大于过滤网的长度,从而使得位于刷毛杆上的条形柔性刷毛在螺套的带动下能与第一粘毛刺条、第二粘毛刺条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均位于过滤网外侧。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条形柔性刷毛的高度与过滤网的高度相同。
4.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粘毛刺条和第二粘毛刺条均通过至少2个螺柱与左框条板和右框条板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自净回风管,其既能定期自动清洗了过滤网上的绒毛,改善了循环机使用寿命和能耗、风阻等性能的稳定性,也能及时将被清理的绒毛在粘毛刺条上固定,从而避免了被清理的绒毛在自净回风管靠近回风口的附近的区域飘逸和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净回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净回风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净回风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氏(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韦氏(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659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模遥控器的滚轮机构
- 下一篇:洁净室空气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