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调节型内嵌式喷雾降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69187.8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16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江丙友;苏明清;袁亮;任波;张超;倪冠华;陈清华;唐明云;胡祖祥;邱进伟;周亮;郑苑楠;王保;李鑫;林汉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47/08;E21F5/04;E21F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廖娜 |
地址: | 232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调节 型内嵌式 喷雾 降尘 装置 | ||
1.一种可移动调节型内嵌式喷雾降尘装置,降尘装置包括过滤控制组件和喷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控制组件包括压风调节供给管路(18)和高压水调节供给管路(19),压风调节供给管路(18)上依次设有气压调节阀(1)、气体过滤器(3)、供气三通阀(26)和气路开关组(5),高压水调节供给管路(19)上依次设有水压调节阀(2)、水过滤器(4)、抑尘剂水溶液混合器(11)和水路开关组(6);供气三通阀(26)和抑尘剂水溶液混合器(11)通过溶液输配管相连,溶液输配管上依次装有抑尘剂添加盒(21)、球形阀(22)、流量计(23);
所述喷雾组件的下方设有二运转载架(15),喷雾组件的安装于二运转载架(15)上,二运转载架(15)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竖直喷雾架和水平喷雾架(9);所述喷雾架(9)之间转动设有旋转盘(12),旋转盘(12)上设有第一雾化喷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调节型内嵌式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12)的两端设有转动轴(121),旋转盘(12)通过转动轴(121)位于喷雾架(9)上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调节型内嵌式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架(9)的下方设有固定底座(14),固定底座(14)上设有卡口,喷雾架(9)通过卡口卡合固定在二运转载架(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调节型内嵌式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架(9)上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内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二雾化喷嘴,第二雾化喷嘴的两侧分别设有水管口(16)和气管口(17),第二雾化喷嘴与第一雾化喷嘴(10)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调节型内嵌式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口(17)上连通设有压风调节供给管路(18),水管口(16)上连通设有给水加压调节供给管路(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调节型内嵌式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装置安装在二运转载皮带机上,随掘进面开拓不断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调节型内嵌式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喷嘴(10)和第二雾化喷嘴喷雾粒径低于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调节型内嵌式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12)与第一雾化喷嘴(10)之间设有支撑管(20),支撑管(20)与旋转盘(12)之间设有安装座(30);
所述支撑管(20)包括阵列分布的旋转管(201),相邻分两个旋转管(201)之间转动连接,端部的两个旋转管(201)上分别设有堵头与主动管(202);
所述旋转管(201)包括旋转管主体(2011),旋转管主体(2011)的下方设有与第一雾化喷嘴(10)连通的连接座(2012),旋转管主体(2011)的一端设有支撑板(2013),另一端设有转动柱(2018);
所述支撑板(2013)与旋转管主体(2011)的一端设有转动槽(2014),支撑板(2013)上靠近转动槽(2014)的一端设有配合柱(2015),支撑板(2013)上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连通孔(2016),配合柱(2015)上设有第一固定轴,第一固定轴上设有第一齿轮(2017);
所述转动柱(2018)上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二连通用孔(20181),转动柱(2018)上设有配合槽(20182),配合槽(20182)内设有第二固定轴,第二固定轴上设有第二齿轮(20183),第二齿轮(20183)与第一齿轮(2017)啮合传动,第二齿轮(20183)与第一齿轮(2017)的啮合点位于旋转管(201)的轴心上;
相邻的所述旋转管(201)之间通过转动柱(2018)位于转动槽(2014)内转动,配合柱(2015)与配合槽(20182)配合,第二连通用孔(20181)与第一连通孔(2016)连通;
所述主动管(202)与旋转管(201)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旋转管(201)上设有第三齿轮(2021),旋转盘(12)的下方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2021)啮合传动;
所述主动管(202)的一端与旋转管(20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进水管转动连接;
所述安装座(30)包括固定在旋转盘(12)下方的安装座主体,安装座主体的下方设有摩擦环,摩擦环与旋转管主体(2011)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691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业工程苗木灌溉喷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支护换撑用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