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厚软土地区基坑被动区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83596.3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62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瑾;姚小波;尚晶;曾岳;阳小良;江玉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46;E02D5/48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厚 土地 基坑 被动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厚软土地区基坑被动区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基坑围护桩、临近基坑围护桩的基坑底被动区和施工在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底被动区的多根上大下小的变截面水泥土桩;所述变截面水泥土桩包括直径为0.8~1.2m的上部水泥土桩和直径为0.4~0.6m的下部水泥土桩,且多根变截面水泥土桩的上部水泥土桩相互搭接咬合,下部水泥土桩相互不搭接,每根变截面水泥土桩的下部水泥土桩桩底穿透深厚软土层置于坚硬土层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桩工艺简便,既能有效提高整个软土层的被动抗力,保证基坑的安全性,又不至于相对保守导致工程造价偏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尤其适用于深厚软土层上的基坑被动区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得到开发利用。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及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库、地下街道、地下商场、地下医院、地下民防工事以及多种地下民用和工业设施等等。深基坑工程的规模和深度不断加大,这些基坑都要求严格控制在建基坑工程的位移场,基坑工程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基坑工程中,不论支护结构为何种形式,为了确保其稳定性、减少支护结构的位移、防止坑底土的隆起量过大,坑底土的稳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被动区土抗力。对被动区土体进行改良加固,可以达到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在一定的经济能力范围内,常规的围护结构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位移控制非常有限,常常发生围护结构位移过大,导致各种各样的灾害事故。
在软土地区,基坑设计已由强度控制转变为变形控制,控制基坑开挖中支护结构的变形、减小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基坑设计及施工的一个首要内容,在软土地区的基坑工程中,为了使支护结构安全经济,较为有效的措施是在开挖侧对被动区土体进行加固。在深厚软土地区,被动区加固对于减小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地面沉降效果十分显著,但为了避免因盲目地加大被动区加固宽度、深度而增加工程造价、延长施工工期等情况的出现,应根据实际工程的施工环境及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被动区加固宽度和深度,确保在合理的工程造价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坑的安全系数,控制基坑支护的水平位移以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深厚软土地区变截面水泥土基坑被动区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采用变截面水泥土桩,上部软土层用大直径水泥土桩,下部软土层改用小直径水泥土桩,对下部软土层较厚的情况下,既可以解决基坑会有隆起和深层滑移的可能性,又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厚软土地区基坑被动区加固结构,包括基坑围护桩和临近基坑围护桩的基坑底被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施工在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底被动区的多根上大下小的变截面水泥土桩;所述变截面水泥土桩包括直径为0.8~1.2m的上部水泥土桩和直径为0.4~0.6m的下部水泥土桩,且多根变截面水泥土桩的上部水泥土桩相互搭接咬合,下部水泥土桩相互不搭接,每根变截面水泥土桩的下部水泥土桩桩底穿透深厚软土层置于坚硬土层内。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变截面水泥土桩的上部水泥土桩和下部水泥土桩采用高压旋喷的方式一次性施工完成;上部水泥土桩的高压喷浆压力为34~36MPa,提升速度0.1~0.15m/min,旋喷速度5~10r/min;下部水泥土桩的高压喷浆压力为24~26MPa,提升速度0.2~0.25m/min,旋喷速度15~20r/min。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部水泥土桩的桩长为4~5m,上部水泥土桩的中心间距为0.625~1.025m,相邻两根变截面水泥土桩的上部水泥土桩搭接150~3mm。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变截面水泥土桩的下部水泥土桩穿透深厚软土层以下至少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83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引线框架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肠镜检查用体位保持辅助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