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85396.1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55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袁森;崔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固定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包括椎弓根螺钉、锁紧器、连接棒和连接套,连接套套设在连接棒上,椎弓根螺钉的一端设有连接槽,连接套安装在连接槽内,连接套的外表面呈球面,锁紧器用于将连接套和连接槽锁紧,所述连接套具有沿连接棒的径向弹性。该脊柱内固定系统的连接棒能够与椎弓根螺钉的钉杆实现一定范围内任意角度调整,并可在任意角度上实现最终锁紧;既能够在最终锁紧后保持矫形角度不改变,还能够不弯曲连接棒或减少弯曲连接棒次数至一次,减少其内部组织变化而引起的力学性能下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胸腰椎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脊柱外科手术中治疗胸腰椎骨折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内固定技术。由椎弓根螺钉与连接棒构成的内固定系统,椎弓根螺钉可以贯穿脊柱的前中后三柱,通过后路手术实现矫正畸形、固定伤椎,具有手术创伤小、易暴露、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等优点,其生物力学优势明显,而且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且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多为屈曲型损伤,无论是最常见的屈曲-压缩型损伤还是屈曲-牵张型损伤,都会导致伤椎及邻近节段的椎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有研究表明脊柱后路矫形手术在矢状面上的平均矫形度数为1.8°。
由于现有多轴向椎弓根螺钉的U型槽组件与钉杆组件通过万向球节的结构装配连接的,钉杆组件的球头可在U型槽组件的球孔中实现多个角度的活动,最终锁紧后才能固定角度,复位操作发生在最终锁紧之前,无法通过调整U型槽组件改变钉杆组件的角度,也就很难达到矫正后凸的目的。使用现有多轴向椎弓根螺钉通过撑开或加压的方式,可以使伤椎的高度得以恢复,但是对于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
现有单向椎弓根螺钉的U型槽组件和钉杆组件是一体的,可以通过调整U型槽组件改变钉杆组件的角度,进而达到矫正后凸的目的。使用现有单向椎弓根螺钉通过撑开或加压的方式,可以使伤椎的高度得以恢复,但是不对现有连接棒进行弯曲处理,对于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来看也不明显。由于现有单向椎弓根螺钉的U型槽相对螺钉杆部呈90°角的垂直关系,最终锁紧后现有连接棒与现有单向椎弓根螺钉的U型槽贴合,使得现有连接棒可与现有单向椎弓根螺钉的钉杆也呈90°角的垂直关系,想要矫正后凸畸形,就需要保证最终锁紧后现有单向椎弓根螺钉的矫形角度不改变,通常需要对现有连接棒进行弯曲处理,使现有连接棒与现有单向椎弓根螺钉的U型槽的度一致。使用现有单向椎弓根螺钉通过撑开或加压的方式,配合弯曲后的现有连接棒,可以使伤椎的高度得以恢复,对于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较为明显。但是,由于矫正胸腰椎后凸的效果取决于现有连接棒弯曲弧度的准确性,如果现有连接棒一次弯曲后无法达到后凸矫形所需的弧度,就需要对现有连接棒进行多次弯曲调整,当现有连接棒经过多次弯曲后,其内部组织会发生明显变化,可导致现有连接棒的力学性能大打折扣。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通常使用现有的单向椎弓根螺钉和现有连接棒进行矫形固定,同样有矫形后的固定效果不理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该脊柱内固定系统的连接棒能够与椎弓根螺钉的钉杆实现一定范围内任意角度调整,并可在任意角度上实现最终锁紧;既能够在最终锁紧后保持矫形角度不改变,还能够不弯曲连接棒或减少弯曲连接棒次数至一次,减少其内部组织变化而引起的力学性能下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包括椎弓根螺钉、锁紧器、连接棒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连接棒上,所述椎弓根螺钉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套安装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连接套的外表面呈球面,所述锁紧器用于将所述连接套和所述连接槽锁紧,所述连接套具有沿连接棒的径向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棒相适应的内孔,所述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连接棒的直径,所述连接套上设有多个开合缝。
进一步地,所述内孔两端设有相等数量的开合缝且内孔两端的开合缝交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853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动金属杯试模
- 下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灌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