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的锚杆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986760.6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41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孟彬;孟凡东;王佳;杨胜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东宇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的锚杆支护结构,涉及基坑支护的领域,其包括抗拔件、金属套管以及锚杆,锚杆由左端为封闭状的左侧套管、两端均为封闭状的内管以及右侧套管组成,左侧套管和右侧套管内外半径相同,内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左侧套管和右侧套管的内部,内管的内部设有用以使内管与左侧套管以及右侧套管均快速固定的固定机构,此外,右侧套管与金属套管之间设有定位锁紧组件。该基坑的锚杆支护结构,通过固定机构可使整个锚杆的长度可调节,可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况,调节起来快速,同时,通过设置有定位锁紧组件,可使锚杆与金属套管之间快速固定,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效率,锚杆与金属套管固定后稳定性好,本支护结构可回收利用,较为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的锚杆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排桩加锚杆是通常被采用的一种支护体系,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注浆锚杆和树脂锚杆等均无法实现可回收再利用,为了实现锚杆支护的同时节省资源,人们开始研发可回收再利用的基坑支护工程锚杆。
中国专利CN 213867854 U中公开了一种基坑的锚杆支护结构,该装置锚杆与抗拔件、套管和管柱之间分别通过螺纹连接、螺杆连接和卡块卡接,上述连接方式拆装操作简易,以此实现锚杆的回收,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通过改变法兰短杆的数量控制锚杆的长度,适用于对不同尺寸的基坑进行锚杆支护,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锚杆的长度在调节时较为麻烦,无法进行快速的调节,并且锚杆与套管之间的固定需要通过多个螺栓固定,操作时也较为麻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施工效率,故而提出一种基坑的锚杆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的锚杆支护结构,具备操作方便的优点,解决了锚杆的长度在调节时较为麻烦,无法进行快速的调节,并且锚杆与套管之间的固定需要通过多个螺栓固定,操作时也较为麻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施工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的锚杆支护结构,包括预埋在基坑侧壁内且形状为椭球形的抗拔件、预埋在基坑侧壁内的金属套管以及作为支护件的锚杆,其中,所述抗拔件的一端延伸至金属套管内,且该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金属套管的外壁沿其轴向垂直焊接有多组用于提升抗拔力的锚固钉,同时,所述锚杆的一端插入金属套管内,且该端还固定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插入第一螺纹槽内且与其螺纹连接,此外,所述锚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轴线垂直于锚杆且形状为圆筒状的挂环。
所述锚杆由左端为封闭状的左侧套管、两端均为封闭状的内管以及右侧套管组成,所述挂环固定在右侧套管的右端,所述螺纹柱垂直固定在左侧套管的左端面上,所述左侧套管和右侧套管内外半径相同,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左侧套管和右侧套管的内部,所述内管的内部设有用以使内管与左侧套管以及右侧套管均快速固定的固定机构。
此外,所述右侧套管与金属套管之间设有定位锁紧组件,用以使锚杆与金属套管之间快速固定。
进一步,所述定位锁紧组件包括受力环,所述受力环活动套设在右侧套管上且位于金属套管与挂环之间,所述受力环面向金属套管的一侧面上固定有外周壁为斜面的挤压环,所述挤压环的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金属套管的外周壁且靠近其右端处固定有金属环,所述受力环面向金属套管的一侧面垂直固定有数量为多个且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金属环背离受力环一侧面的定位杆,此外,所述右侧套管上还活动套设有用以对受力环进行挤压的螺纹环,所述右侧套管的外周壁开设有与螺纹环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槽。
进一步,所述挤压环的轴线与受力环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线,所述挤压环与受力环内半径相同,多个所述定位杆以右侧套管为圆心呈圆形等角度分布,所述金属环的侧面上开设有多个且分别供多个定位杆贯穿且与其间隙配合的定位孔,所述螺纹环的内周壁为螺纹,其通过内周壁的螺纹与第二螺纹槽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用以将内管与左侧套管以及右侧套管之间固定,而所述驱动组件用以调节紧固组件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东宇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东宇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9867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补裂缝用灌浆嘴
- 下一篇:一种用于舞蹈排练的舞蹈器材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