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液滴采样枪头以及包括其的采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01343.8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66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冯世伦;马聪;赵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余永莉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采样 以及 包括 采样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液滴采样枪头以及包括其的采样系统,该液滴采样枪头包括:轴向延伸的外层管道;固定于外层管道内的与外层管道同轴延伸的内层毛细管;将内层毛细管相对外层管道固定的支架;固定于外层管道前端的亲水过滤结构,与内层毛细管的前端保持一定距离;外层管道与内层毛细管之间充满油相,外层管道与储油设备连接,内层毛细管与负压设备连接,将采样枪头的前端浸没于待采集水相样品中时,可将水相样品以液滴形式采集到内层毛细管中,并从前端持续向后端输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造成本降低的、可直接采样为液滴的采样枪头,能够更高效、无污染、对水相样品进行液滴形式的采集、贮存以及辅助提高检测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采样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液滴采样枪头以及包括其的采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采样装置以中空的移液枪头或针头为主,其以负压作为动力吸取液体样品暂时存储在中空通道内等待转移。但是其存在三个问题:一,因为一份样品只能进行一个反应,由此导致检测通量低,足量的样品才能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导致灵敏度低,所需样品体积较大;二,对多样品采集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相互污染的问题,导致不能实现高通量多样品同时采样与检测;三,样品直接与管道内壁接触,在转移与运输过程中存在样品损失的问题。
迄今为止,已有一些方案通过液滴生成芯片产生液滴的方法实现高通量、少量样品、高灵敏度的检测,例如数字PCR。然而这些方案都需要将采集的样品通入到额外的液滴生成芯片中得到液滴,并且需要将样品与试剂手动混合后再生成液滴,其成本高、步骤繁琐,而且无法避免转移过程中样品损失和污染的问题。这些缺点不仅限制了最终检测的准确性,也使得其应用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液滴采样枪头以及包括其的采样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检测通量低、灵敏度低、样品污染、样品损失、成本高、步骤繁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液滴采样枪头,包括:轴向延伸的外层管道;固定于所述外层管道内的与所述外层管道同轴延伸的内层毛细管;将所述内层毛细管相对所述外层管道固定的支架;固定于所述外层管道前端的亲水过滤结构,所述亲水过滤结构与所述内层毛细管的前端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其中,所述外层管道与内层毛细管之间充满油相,所述外层管道的远端与一储油设备连接,所述内层毛细管的远端与一负压设备连接,将该采样枪头的前端浸没于待采集水相样品中时,可将水相样品以通过油相间隔的液滴形式采集到所述内层毛细管中,并从前端持续向后端输送。
优选地,所述支架为具有一通孔的片材,所述片材的外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外层管道连接,所述内层毛细管穿过所述通孔并在该通孔处与该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采样枪头除了亲水过滤结构之外的结构可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液滴采样枪头并不仅限于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外层管道具有前端细、后端粗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亲水过滤结构与所述外层管道的前端通过紫外光固化胶固定。
优选地,亲水过滤结构与内层毛细管的前端保持1~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所述采样枪头的采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采样枪头、分析装置、收集瓶、以及负压设备,以及与所述采样枪头的外层管道连接的储油瓶;其中,所述分析装置与所述采样枪头的内层毛细管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采样枪头与分析装置的输入端之间的进样管道旁通过接头引入的油相输入管路,以及在所述油相输入管路旁通过另一接头引入的试剂输入管路,使得检测试剂以油相包裹的检测试剂液滴进入所述进样管道与样品液滴在线混合。
所述负压设备选自:负压泵、注射器、自动化移液工作站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013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