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浮渣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17177.0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55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邵玉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玉方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40;F03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浮渣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浮渣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和污水管,所述污水管位于污水池的顶部靠近左侧处,所述污水池的内腔底部靠近左侧处插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铰接有转辊,所述转辊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蓄水斗,所述污水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蓄水斗,所述蓄水斗的顶部为弧形设置,且所述蓄水斗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底部为倾斜设置,通过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设备具有通过污水的冲击力转化为动能,对污水池顶部漂浮物进行过滤清理,和脱水处理,该设备经济且设备同步性强,无需人工进行干预操作,使用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浮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污水池漂浮物进行打捞清理时相对较为麻烦,且打捞过程相对较为危险,人工劳动量大,且效率低,传统的漂浮物处理设备能耗较大,不经济且有环境污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浮渣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浮渣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和污水管,所述污水管位于污水池的顶部靠近左侧处,所述污水池的内腔底部靠近左侧处插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铰接有转辊,所述转辊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蓄水斗,所述污水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蓄水斗,所述蓄水斗的顶部为弧形设置,且所述蓄水斗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底部为倾斜设置,所述污水池的右侧处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的右侧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侧有废渣槽,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顶端处共同固定连接有轴承,相邻的所述轴承的内腔均共同插接有转杆,相邻的所述转杆外侧边缘靠近前端处套设有第一齿轮,相邻的所述转杆的后端套设有第二齿轮。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蓄水斗以转辊的中心为中心轴呈环形阵列状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槽的后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水管。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转杆的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杆,若干个所述连杆远离转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装料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的前侧与转辊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槽轮,相邻的两个所述槽轮之间设有皮带,相邻的两个所述槽轮同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装料斗以转杆的中心为中心轴呈环形阵列状排列,相邻的所述装料斗的底部均开设有矩形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斗的底部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腔与相邻的所述矩形通槽内腔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设备具有通过污水的冲击力转化为动能,对污水池顶部漂浮物进行过滤清理,和脱水处理,该设备经济且设备同步性强,无需人工进行干预操作,使用简单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部件第一支撑杆的右视展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玉方,未经邵玉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171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基板端部玻璃粉取样模具
- 下一篇:一种集成电源加工用电路板焊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