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持续灌流模式下耳内镜手术中外耳道皮瓣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43645.1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60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1/20 | 分类号: | A61F11/2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张抗震 |
地址: | 3140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持续 灌流 模式 下耳内镜 手术 外耳道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持续灌流模式下耳内镜手术中外耳道皮瓣固定器,包括弓形撑开架,弓形撑开架内侧设有撑开杆,撑开杆一端固定设有转动块,转动块相远离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一端均固定在弓形撑开架一侧上,转动块一侧设有轴孔,轴孔内侧可转动式连接设有连接轴,支撑杆一侧均设有连接孔,连接轴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孔内侧,弓形撑开架一侧设有连接板,支撑杆另一端均固定在连接板一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弓形撑开架、撑开杆、转动块、支撑杆、连接轴、连接板、上把手、下把手、防滑软套、弧形调节杆、固定盒,使其具有耳道皮瓣固定、撑开、自动定位、快速调节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持续灌流模式下耳内镜手术中外耳道皮瓣固定器。
背景技术
“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耳内镜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不易观察到的部位,如上股室、后股室等,及时发现中耳病变,降低病变复发率。优势在于无创伤、耳内图像分辨率高、照明功能较高、诊断率高,可使临床医师掌握具体的耳内细微病变,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方案,目前在耳内镜手术中,需要足够的空间和视野,尤其在水下磨骨的环节,持续的冲水导致的部分耳道皮瓣和鼓膜无序漂浮将会影响手术操作,还可能造成耳道皮瓣卷脱的风险,所以在耳内镜手术中需要使用撑开器将耳道撑开,还需要将耳道皮瓣固定住。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耳内镜手术时,大多使用撑开器将耳道撑开,而目前的撑开器无法将耳道撑出较大空间,从而不便于手术操作,且目前大多使用铝箔挡板或棉球压住耳道皮瓣,来对耳道皮瓣进行固定,但棉球压皮瓣会影响操作空间,铝箔挡板挡皮瓣也会随持续灌流的水流偏动,稳定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持续灌流模式下耳内镜手术中外耳道皮瓣固定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耳内镜手术时,大多使用撑开器将耳道撑开,而目前的撑开器无法将耳道撑出较大空间,从而不便于手术操作,且目前大多使用铝箔挡板或棉球压住耳道皮瓣,来对耳道皮瓣进行固定,但棉球压皮瓣会影响操作空间,铝箔挡板挡皮瓣也会随持续灌流的水流偏动,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持续灌流模式下耳内镜手术中外耳道皮瓣固定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持续灌流模式下耳内镜手术中外耳道皮瓣固定器,包括弓形撑开架,所述弓形撑开架内侧设有撑开杆,所述撑开杆一端固定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相远离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均固定在弓形撑开架一侧上,所述转动块一侧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侧可转动式连接设有连接轴,所述支撑杆一侧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轴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孔内侧,所述弓形撑开架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均固定在连接板一侧上,所述连接板一侧固定设有上把手,所述转动块一侧固定设有下把手,所述上把手与下把手之间设有自动定位快速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弓形撑开架的两端均固定设有A椭圆足板,所述撑开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固定设有B椭圆足板。
优选的,所述A椭圆足板、B椭圆足板外侧均可拆卸连接设有防护软套。
优选的,所述上把手、下把手外侧均可拆卸连接设有防滑软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第二医院,未经嘉兴市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436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