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龈下菌斑取样棒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60394.8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24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珩;闫福华;李艳芬;李凌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徐彪 |
地址: | 21000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龈下菌斑 取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龈下菌斑取样棒,包括手柄和采样头,手柄包括一体成型的手柄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手柄部之间呈130‑140°角;采样头包括一体成型的采样部和可折断部,可折断部与连接部相连,且两者相垂直,在采样部上包裹有由聚酯纤维制成的采样棉。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操作工具,操作便捷,有效避免污染;在龈下可以左右移动,上下提拉,具备机械性收集及吸附性收集能力,能够同时采取附着性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所收集的样本量大,便于满足后续检测需要,L型设计,模拟牙周探针的角度,便于探入牙周袋内,尤其对于后牙区更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龈下菌斑取样棒。
背景技术:
目前口腔中龈下菌斑常见的取样方法有刮匙法和吸附法。
1)刮匙法:通常用无菌的牙周刮治器伸入牙周袋内,刮取袋内的龈下菌斑,放入无菌收集管中。缺点:(1)牙周刮治器工作头较大且锐利,常常会导致患者的不适感及疼痛。(2)刮治器是消毒后重复使用,如取多个位点样本则需要器械数量较多,使用不便。(3)容易造成局部牙龈出血、污染等问题。(4)主要是通过机械性刮取菌斑,一般获得附着性龈下菌斑,菌斑量收集量少,有可能不足以进行后续检测。
2)吸附法:吸附法通常为滤纸法/吸潮纸尖法。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无菌镊子将吸潮纸尖或剪裁后的滤纸条(2*10mm)沿牙面插入牙周袋内遇阻力停置30s取出,放入无菌收集管中。缺点:(1)需要事先进行滤纸条及纸尖的剪裁及灭菌,操作繁琐。(2)需要用镊子夹持纸尖或滤纸条,容易滑落及造成污染。(3)滤纸及吸潮纸尖遇水后材质变软,不能在龈下进行移动,通常只能原位吸附。(4)主要收集的是非附着性龈下菌斑,菌斑收集量少,有可能不足以进行后续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便携式龈下菌斑取样棒。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便携式龈下菌斑取样棒,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包括一体成型的手柄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手柄部之间呈130-140°角;
采样头,所述采样头包括一体成型的采样部和可折断部,可折断部与连接部相连,且两者成90-100°,在采样部上包裹有由聚酯纤维制成的采样棉。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部为头部窄,尾部宽的锥形结构,采样部的长为8mm,采样部的头部直径为0.5mm,尾部直径为1mm,可折断部与采样部的尾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可折断部上设有用于折断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和采样头的材料为聚丙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末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与连接部互成90-100°,可折断部与连接头固定连接,且采样头与连接部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长度为9-10cm,直径为4-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操作工具,操作便捷,有效避免污染;采用聚酯纤维采样,聚酯纤维吸水性佳,可以提高采样量,避免了棉花类纤维会带来植物DNA污染的可能,影响后续PCR或基因组检测,避免了尼龙类纤维可能会吸水性不佳,导致采样量不足等问题;
2)在龈下可以左右移动,上下提拉,具备机械性收集及吸附性收集能力,能够同时采取附着性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所收集的样本量大,便于满足后续检测需要;
3)L型设计,模拟牙周探针的角度,便于探入牙周袋内,尤其对于后牙区更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口腔医院,未经南京市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603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造纸车间尾气有组织排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局部凹陷的自行车网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