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火锅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66873.0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10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毅强;张骏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人走茶不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10 | 分类号: | A47J27/10;A47J36/2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2 | 代理人: | 关健垣;黄家权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型 电磁 电热 火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火锅,包括用于存储被加热体的锅体、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感应电流的线圈组、用于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电热部件、用于降温的散热风扇、以及发光部件;所述电热部件设置于锅体上;所述电热部件、散热风扇和发光部件分别电路连接线圈组以获得其产生的感应电流;所述线圈组和散热风扇分别位于散热风道上,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连通外界。本电磁电热火锅有效解决市面上所有现有电磁炉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消除安全隐患,攻克了现有电磁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装置,具体是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火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火锅炉的加热方式包括电磁加热、光波加热等。其中,电磁加热方式需要依赖电磁炉,且火锅必须是金属锅(一般是不锈钢锅);加热原理是:电磁炉上的线圈通电产生磁场,锅体放置于磁场中使含铁质的金属锅锅底产生涡流产生热量实现加热;然而,这种加热方式需要金属锅直接放置于电磁炉上,导致金属锅底部的热量(一般超过100℃)直接传递至电磁炉上,以至于电磁炉表面温度很高,因此容易出现烫伤或火灾事故,因使用电磁炉不当而发生烫伤和火灾的新闻屡见不鲜;此外,市面上与电磁炉配套使用的金属锅一般没有安全结构,如:防干烧结构,以至于现有金属锅经常会出现干烧现象,导致金属锅容易损坏,且安全系数低;可见,对电磁炉操作不当极易产生相关的安全事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全世界现有电磁炉产品存在的共同缺陷和不足,而且是难以攻克突破的难题。光波加热方式是利用高温远红外线直接加热锅体,由于光波炉本身同时需要发热,因此使用过后光波炉表面温度也会很高,同样容易出现烫伤或火灾等事故。
因此,需要对现有火锅炉产品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火锅,本电磁电热火锅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为电热部件供给电能,进而通过电热部件进行加热,此结构下由于锅体可远离电磁炉,所以锅体上的热量难以传递至电磁炉以保证其表面温度不会过高,有效解决市面上所有现有电磁炉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消除安全隐患,攻克了现有电磁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用型电磁电热火锅,包括用于存储被加热体的锅体、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感应电流的线圈组、用于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的电热部件、用于降温的散热风扇、以及发光部件;所述电热部件设置于锅体上;所述电热部件、散热风扇和发光部件分别电路连接线圈组以获得其产生的感应电流;所述线圈组和散热风扇分别位于散热风道上,所述散热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连通外界。
所述锅体底部设置有底盖,锅体与底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线圈组和/或电热部件和/或散热风扇和/或发光部件的容置腔;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于容置腔上。
所述线圈组与电热部件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和/或隔磁层。
所述容置腔上设置有隔热盘,隔热盘位于线圈组与电热部件之间;所述隔热层和/或隔磁层设置于隔热盘上;所述隔热盘把容置腔分隔出所述散热风道。
所述底盖上设置有连通散热风道进风端的进风口、以及连通散热风道出风端的出风口。
所述线圈组包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高压感应电流的第一受电线圈、以及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低压感应电流的第二受电线圈;所述电热部件电连接第一受电线圈,以获得第一受电线圈产生的高压感应电流;所述散热风扇和/或发光部件通过整流电路电连接第二受电线圈,以获得第二受电线圈产生的低压感应电流。
还包括与第一受电线圈组成谐振电路的电容器件;所述电容器件与第一受电线圈并联连接。
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受电线圈上的导磁条,导磁条设置一块以上且分布在第一受电线圈面向锅体的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人走茶不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人走茶不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668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