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模闸阀机构及旋转双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68753.4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91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丹;秦龙;彭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模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26;B29C45/17 |
代理公司: | 成都元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4 | 代理人: | 赵道刚 |
地址: | 64140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闸阀 机构 旋转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动模闸阀机构及旋转双射模具,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该动模闸阀机构包括安装于动模本体槽内的闸阀组件以及设于定模本体槽内的一射孔位和二射孔位,闸阀组件包括摆动机构、闸阀、弹簧和复位杆,闸阀的一端与摆动机构的一端活动连接,闸阀的另一端朝向定模本体方向并与定模本体密封形成注塑腔体;弹簧套设于闸阀上并与动模镶件的内腔相抵;复位杆的一端与摆动机构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复位杆的另一端朝向定模本体方向并压入定模本体槽内的一射孔位或二射孔位,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取消了动模闸阀机构中使用油缸驱动,巧妙地实现了动模闸阀结构的机械驱动与复位,结构简单且模具相对紧凑,可有效提高注塑产品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模闸阀机构及旋转双射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塑料模具技术领域,为满足产品功能要求,通常会遇到一个产品上使用多种不同的塑料,而且分布在型芯和型腔不同的区域,在注塑成型时,无法通过一次性完成注塑成型。旋转双射模具是能满足成型材料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注塑成型的模具种类,这种模具的成型过程为:第一射注塑完成后,第一射的产品留在动模侧然后机台转盘转动,动模旋转180°到第二射成型第二射产品;其中,旋转双射模具的动模上具有一种结构是通过闸阀运动来实现型腔大小及形状变化,达到分先后注塑两种不同材料,使其粘合在一起最终成为一个完整产品的目的,这种结构为动模闸阀机构。
但根据本申请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现有动模闸阀机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现有动模闸阀机构是通过油缸来驱动实现模具内型腔的改变,这种驱动方式在普通的不旋转机床上实现模具内型腔变化问题不大,但是在旋转双射机床上非常不便于接油路,操作繁杂,且容易产生油管爆裂、漏油等严重现象,甚至部分机床程序也无法实现这种驱动方式,且油缸闸阀存在成型周期相对较长,其结构复杂,空间占用大,成本比较高等缺陷;由此,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设计一种动模闸阀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模闸阀机构,取消了动模闸阀机构中使用油缸驱动,巧妙地实现了动模闸阀结构的机械驱动与复位,结构简单且模具相对紧凑,容易装配调试,可有效提高注塑产品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模闸阀机构,应用于旋转双射模具中,所述动模闸阀机构包括通过动模镶件安装于动模本体槽内的闸阀组件以及设于定模本体槽内的一射孔位和二射孔位,其中所述闸阀组件包括:
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动模镶件的内腔中,所述摆动机构的中部具有支点,且所述摆动机构的两端能够绕支点摆动;
闸阀,所述闸阀的一端与所述摆动机构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闸阀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定模本体方向延伸出动模镶件,并与定模本体密封形成注塑腔体;
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闸阀上并与所述动模镶件的内腔相抵;
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摆动机构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复位杆的另一端朝向定模本体方向延伸出动模镶件,并压入定模本体槽内的一射孔位或二射孔位;当所述复位杆对应压入所述一射孔位时,所述闸阀与定模本体之间密封形成第一射注塑腔体,当所述复位杆对应压入所述二射孔位时,所述闸阀与第一射产品之间密封形成第二射注塑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模具分公司,未经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模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68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子监控设备的隐藏防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启动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