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太阳能供电的六氟化硫气体三合一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70001.1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12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彬;王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亚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51 | 代理人: | 杨银娟;何锐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太阳能 供电 六氟化硫 气体 三合一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基于太阳能供电的六氟化硫气体三合一传感器,包括:外壳;连接座块,设置于外壳的底部用于与待监测设备连接口连接;检测传感器组件,包括密封壳体、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密封壳体设置穿线孔,穿线孔上设置密封垫;太阳能控制板,包括太阳能电路板和太阳能板,太阳能电路板通过固定支架与密封壳体连接,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路板垂直固定;监测控制板,监测控制板上设置微控制器、信号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显示模块;罩体,设置于太阳能控制板和监测控制板的外侧并与外壳连接。本实用新型对六氟化硫气体的、温度、压力、含水量进行检测,并进行实时传输,防止发生故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太阳能供电的六氟化硫气体三合一传感器。
背景技术
组合电器(GIS)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电力系统至关重要,是提高供电安全性,满足供电可靠性的根本要求。其中,六氟化硫设备六氟化硫密度继电器(六氟化硫密度表)常态下,SF6气体无色无味,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在变电站中的使用量非常大,尤其是现在的变电站配电柜上装设了非常多的小型的六氟化硫密度继电器;六氟化硫密度继电器通过将压力值换算成密度值来监控六氟化硫设备的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和压力。
断路器是户外设备,当气温骤降时,SF6气体过量水可能会凝结在固体介质表面而发生闪络,严重时造成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纯净SF6气体,在运行中,受电弧放电或高温后,会分解成单体的氟、硫和氟硫化合物,电弧消失后会又化合成稳定的SF6气体。
现有对六氟化硫设备的监测仅仅是对压力(以及换算后的密度值)的监测,当六氟化硫气体中含有水分时,未能及时进行监测,出现的氟硫化合物会与水反应生成腐蚀性很强的氢氟酸、硫酸和其他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等,危及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对断路器的绝缘材料或金属材料造成腐蚀,使绝缘劣化,甚至发生设备爆炸,并且对于变电站六氟化硫监测设备常设置于室外,供电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基于太阳能供电的六氟化硫气体三合一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太阳能供电的六氟化硫气体三合一传感器,包括:
外壳;
连接座块,设置于外壳的底部用于与待监测设备连接口连接;
检测传感器组件,包括密封壳体、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外壳内部设置于所述密封壳体内部,所述密封壳体设置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上设置密封垫;
太阳能控制板,包括太阳能电路板和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电路板通过固定支架与密封壳体连接,所述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路板垂直固定;
监测控制板,所述监测控制板上设置微控制器、信号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无线通信模块和显示模块;
所述太阳能电路板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监测控制板与太阳能板的另一端连接,监测控制板与太阳能电路板平行设置,所述监测控制板的上表面设置显示模块;
罩体,设置于太阳能控制板和监测控制板的外侧并与外壳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罩体与外壳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罩体的开口处内侧设置与凸台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座块上设置绝缘防盗螺母,所述绝缘防盗螺母内侧设置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内螺纹与连接座块端部的外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内螺纹用于与设备连接口的外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亚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亚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700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