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吨位静载试验基桩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83211.4 | 申请日: | 202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88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蒋樟浩;朱旭峰;吴春成;陆之恒;倪佳军;祝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西南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42 | 代理人: | 张炬杰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吨位 试验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吨位静载试验基桩检测装置,涉及基桩静载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圆锥块。本实用新型底板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圆锥块,圆锥块顶部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底盘,底盘顶部固定有横梁以及在横梁顶部与横梁相互垂直的多组承载架,进而在多组承载架顶部放置大吨位重物时,多组承载架以及横梁发生受力不均匀导致重心偏转时,此时的重力通过底盘和圆锥块传递至底板上,由于底盘和圆锥块之间活动连接,进而使重力偏移的力都集中圆锥块处,从而始终对底板中心施加作用力,使底板整体受力平衡,进而有效的保护了基桩在试验过程中不会发生损坏的情况,大大提高了试验进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桩静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吨位静载试验基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桩基静载试验是运用在工程上对桩基承载力检测的一项技术,在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方面,它是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作为判定某种动载检验方法是否成熟,均以静载试验成果的对比误差大小为依据,桩基静载试验的成果数据,如单桩承载力、沉降量等均认为是准确、可靠的,也就是说,大吨位静载试验就是对基桩沉降距离进行记录并加以计算从而得到试验数据。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大吨位静载试验时,往往需要将大吨位重物放置在承载横梁的顶部,但是在放置大吨位重物过程中,承载横梁受力不够均匀,导致重心会发生偏转,重心偏转从而导致承载横梁会对基桩顶部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导致整体静载试验结果发生较大的变化,大大影响了工作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吨位静载试验基桩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放置大吨位重物过程中,承载横梁受力不够均匀,导致重心会发生偏转,重心偏转从而导致承载横梁会对基桩顶部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吨位静载试验基桩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圆锥块;
所述底板上方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圆锥块外壁相配合的底盘,所述底盘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顶部与其相互垂直的位置处皆滑动连接有多组承载架,多组所述承载架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横梁内部的滑块,所述滑块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固定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基桩顶部放置底板,使底板的中心位置正对基桩,且底板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圆锥块,圆锥块顶部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底盘,底盘顶部固定有横梁以及在横梁顶部与横梁相互垂直的多组承载架,进而在多组承载架顶部放置大吨位重物时,多组承载架以及横梁发生受力不均匀导致重心偏转时,此时的重力通过底盘和圆锥块传递至底板上,由于底盘和圆锥块之间活动连接,进而使重力偏移的力都集中圆锥块处,从而始终对底板中心施加作用力,使底板整体受力平衡,进而有效的保护了基桩在试验过程中不会发生损坏的情况,大大提高了试验进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轴顶部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承载架内部的齿盘,所述承载架内部底端设置有与齿盘相配合的内齿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齿圈固定在承载架底部,进而内齿圈和齿盘之间起到一定自稳定作用,且若是对承载架一端侧面施加作用力时,内齿圈内壁的卡块相对齿盘进行转动,进而可以对多组承载架进行角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顶部两端皆固定设置有与多组承载架两端底部相配合的垫块,且垫块和承载架之间设置有垫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块起到对多组承载架两端的支撑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垫块两端固定设置有刻度标尺,且刻度标尺的延伸至垫块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标尺便于测量基桩沉降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内部两端皆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且横梁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与固定轴相配合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西南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西南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832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卷帘门高效散热电机
- 下一篇:一种玻璃封接芯片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