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循环养殖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95471.3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73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江求智;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康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董佳佳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循环 养殖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生态养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态循环养殖平台,包括网格布置的立桩,每根立桩顶部安装有太阳能部件,相邻两列立桩之间安装有顶棚架,所述顶棚架顶面铺设有大棚膜,网格分布的相邻两根立桩之间且位于水面上方安装有步道型梁。本实用新型可在大棚内实现鱼和水培作物的一体养殖,养殖户可以在步道型梁上行走,方便养鱼投料,也方便观察水培作物的生长情况,养殖盆放置在承载架内,在不同水位下,承载架能随着水位上下浮动,使得水体只能淹没至养殖盆,不会完全淹没作物,同时承载架两侧的固定架也进一步保障了养殖户在步道型梁上行走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生态养殖的一些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循环养殖平台。
背景技术
养殖渔业,又称水产养殖,是指在岸上由人工所开辟的渔塭中,养殖鱼类或各种海鲜,以供食用。目前市场上的鱼塘养殖系统通常仅能实现一种水产品种的养殖工作。另外,也有一些农作物和水产养殖共养平台,比如鱼稻共养,鱼养殖在水稻间隙中,鱼排出的粪便可以作为水稻肥料,形成生态养殖系统。但是目前的生态养殖模式综合利用水平仍不高,无法在单位水域面积产生更高价值,而且目前的生态养殖系统管理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循环养殖平台,旨在解决现有生态养殖系统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生态循环养殖平台,包括网格布置的立桩,每根立桩顶部安装有太阳能部件,相邻两列立桩之间安装有顶棚架,所述顶棚架顶面铺设有大棚膜,网格分布的相邻两根立桩之间且位于水面上方安装有步道型梁,所述步道型梁两侧向外水平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安装有活动的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两侧有浮筒,所述承载架底部有一排间隔设置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方有一圈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部件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底部有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对应立桩顶部。
进一步的,每列立桩顶端共设一根绝缘保护管,所述太阳能板底部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引出有导线且导线穿入所述绝缘保护管。
进一步的,所述顶棚架通过抱箍固定安装在立桩上,所述抱箍与立桩之间设置有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顶棚架为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生态循环养殖平台安装有太阳能板和大棚膜,立柱之间网格设置有步道型梁,养殖户可以进入大棚在步道型梁上行走,便于养殖管理;另外,步道型梁两侧设置有可上下浮动的承载架,承载架外侧有浮筒,水养盆栽作物的养殖盆放置在承载架内,在不同水位下,承载架能随着水位上下浮动,使得水体只能淹没至养殖盆,不会完全淹没作物,提高了作物养殖成功率;同时承载架两侧的固定架也进一步保障了养殖户在步道型梁上行走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循环养殖平台的结构图;
图2是步道型梁位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循环养殖平台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康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康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954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监理用建筑外墙渗水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流用传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