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动式山型通航口结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097964.0 | 申请日: | 2021-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06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毕明亮;范向军;封保根;潘增;张勇;朱俊;唐玉川;夏德锋;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06 | 分类号: | E02B15/06;B63B35/44;B63B21/2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式山型 通航 结构 装置 | ||
一种浮动式山型通航口结构装置,它包括密封仓、浮箱、锚链和固定索,通过柱梁与底梁两端连接组成开口朝上的框体结构,底梁和柱梁由多个密封仓相互连接组成,锚链与底梁上的密封仓连接,三个浮箱分别与两个柱梁和锚链连接,底梁位于航道底部,柱梁靠近航道两侧,浮箱浮于航道水面,上下行船舶分别位于锚链两侧通过航道,拉动固定索使框体结构向航道上层水面浮动,阻拦事故船舶或漂浮物,满足通航的同时具备拦截作用,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坝通航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浮动式山型通航口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航电枢纽运行,不仅提供了水电清洁能源、减少了碳排放,也改善了航运条件,提高了航道的通航等级和通过能力。失事船舶以及库区漂浮物都会对大坝、拦污栅等水工建筑物和设备构成安全威胁,拦船或拦漂设施是保障水电站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措施,但是现有的拦船或拦漂设施多为横跨水库布置不能够满足通航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浮动式山型通航口结构装置,采用柱梁与底梁两端连接组成开口朝上的框体结构,底梁和柱梁由多个密封仓相互连接组成,锚链与底梁上的密封仓连接,三个浮箱分别与两个柱梁和锚链连接,底梁位于航道底部,柱梁靠近航道两侧,浮箱浮于航道水面,上下行船舶分别位于锚链两侧通过航道,拉动固定索使框体结构向航道上层水面浮动,阻拦事故船舶或漂浮物,满足通航的同时具备拦截作用,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动式山型通航口结构装置,它包括密封仓、浮箱、锚链和固定索;多个密封仓相互连接分别组合成底梁和柱梁,柱梁位于底梁两端与其竖直连接,锚链位于两个柱梁之间与底梁上的密封仓连接,三个浮箱分别与两个柱梁和锚链连接,两个固定索分别与两个柱梁上的浮箱连接。
所述密封仓为中空的仓体,每两个仓体之间采用紧固件连接。
所述浮箱为中空的箱体,位于箱体上部设置警示装置。
所述警示装置为柱状结构,位于外壁上包覆荧光带。
所述警示装置为中空透明的柱状结构,位于柱状内部设置视频摄像头,位于浮箱内设置储能电池与视频摄像头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底梁和柱梁皆为中空的密封仓组成,沉入航道底部,三个浮箱浮于航道水面,指引船舶上行和下行。
密封仓的重量克服浮力使其能够沉入航道底部,在受到固定索的拉力后,向上浮动过程中具备一定浮力,使用较小的拉力即可操作框体结构上浮。
底梁和柱梁皆为组合结构,形成模块化,便于组装。
框体结构在正常情况下静置于航道内,当船舶发生事故失控或者航道内的漂浮物聚集过多时,使其浮于航道水域中层或表层,用于阻挡出事船舶或漂浮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密封仓1,浮箱2,锚链3,固定索4,警示装置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0979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