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棚室内果菜行距动态调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07097.4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48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宋卫堂;刘洋;王平智;郑亮;李明;孟令强;李杰;杨冬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果菜 行距 动态 调整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的一种棚室内果菜行距动态调整机构;其中卷绳杆通过轴承安装于大棚的一侧,卷绳杆的一端通过减速器与电动机相连;大棚内部拉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托杆线;托杆线均与垄向垂直;托杆线上放置有对数与垄数相等吊蔓杆组,每对吊蔓杆组均位于一条垄的正上方,吊蔓杆组包括近侧吊蔓杆和远侧吊蔓杆,两端均设有至少一组与卷绳杆相连的控制绳环组近侧吊蔓杆和远侧吊蔓杆下方均设有若干组与下方果菜种植位置对应的吊绳组,吊绳组的下部于位置吊蔓点夹持下方所种植果菜的茎秆。本实用新型使得两根吊蔓杆可以相互远离并保持一定距离,同一垄内相邻两行的植株冠层向外张开,扩大了行距,便于采光和空气流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棚室内果菜行距动态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用机器替代人,是解决当前设施蔬菜产业中劳动力不足问题、降低用工成本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蔬菜栽培工艺进行调整,构建宜机化的栽培模式,创造适宜现有农机装备作业的条件,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宽沟窄畦”是一种十分具有推广潜力的宜机化栽培模式:将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的垄向调整为沿着屋脊的长度方向,并增大沟底宽、减小垄顶宽。垄向调整使得种植行短行变长行,减少了机具作业时换行掉头次数,确保了机具的高效运行。增大沟底宽(宽沟)以便于机具在垄沟行走,同时有利于两垄之间的通风透光。减小垄顶宽(窄畦)是为了保证棚室内的种植密度,从而保证该模式下的产量,但“窄畦”的设置使得垄内植株过于密集,从而引起了采光不足、通风不足的问题。
具体的,在“宽沟窄畦”的宜机化栽培模式下,“窄畦”使得同一垄上的两行植株之间行距变小,造成两行之间相互遮光;同时由于植株较为密集使得冠层空气流动缓慢、通风困难。采光不足、通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蔬菜产量和质量,成为“宽沟窄畦”宜机化栽培模式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具体到果菜来说,由于番茄、黄瓜等果类蔬菜在长到一定高度,不能继续直立生长时,需要在吊蔓杆上进行吊蔓——顺着种植行拉一根长杆用于吊蔓,将吊绳的上端固定在拉设好的吊蔓杆上,下端固定在植株上。“宽沟窄畦”模式下,在同一垄内,吊蔓后的果菜植株由于种植密集,两行之间相互遮挡阳光、冠层空气流动缓慢。
因此,需要一种装备或者方法来解决、避免“宽沟窄畦”宜机化栽培模式下垄内由于垄内密植导致的垄内两种植行之间相互遮光、空气流动缓慢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需要吊蔓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作物在“宽沟窄畦”宜机化栽培模式下,垄内光照不足、通风不足导致蔬菜叶片有早衰现象,且下部叶片变黄明显,发生果实小、产量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棚室内果菜行距动态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电动机、减速器、卷绳杆、控制绳环组、吊蔓杆组和托杆线;其中卷绳杆通过轴承安装于大棚的一侧,卷绳杆的一端通过减速器与电动机相连;大棚内部拉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托杆线;托杆线均与垄向垂直;托杆线上放置有对数与垄数相等吊蔓杆组,每对吊蔓杆组均位于一条垄的正上方,吊蔓杆组包括近侧吊蔓杆和远侧吊蔓杆,两端均设有至少一组与卷绳杆相连的控制绳环组近侧吊蔓杆和远侧吊蔓杆下方均设有若干组与下方果菜种植位置对应的吊绳组,吊绳组的下部于位置吊蔓点夹持下方所种植果菜的茎秆;所述近侧吊蔓杆运行至最近端位置和最远端位置处的托杆线上各固定一个行程开关。
所述控制绳环组由一根近侧绳环、一根远侧绳环、线轴、四个直角转向定滑轮和两个半圆转向定滑轮组成,其中线轴安装于卷绳杆上,直角转向定滑轮挂装于大棚与卷绳杆同侧的棚架下,半圆转向定滑轮挂装于大棚另一侧的棚架下;近侧绳环的一端与吊蔓杆组中的近侧吊蔓杆固接,近侧绳环经过一个半圆转向定滑轮、一个直角转向定滑轮、线轴和另一个直角转向定滑轮最终另一端与近侧吊蔓杆固接;远侧绳环的一端与吊蔓杆组中的远侧吊蔓杆固接;远侧绳环同样经过一个半圆转向定滑轮、一个直角转向定滑轮、线轴和另一个直角转向定滑轮最终与远侧吊蔓杆固接。
所述相邻的直角转向定滑轮之间的间距为0.25m~0.3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07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橄榄油加工用分离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生产线工装更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