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成本易加工3D打印分离式弹托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10666.0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72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束庆海;赵帅;石艳松;王东旭;邹浩明;吕席卷;吴启才;高峰;蒋月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含能先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5/00 | 分类号: | F42B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邓永红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加工 打印 分离 式弹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成本易加工3D打印分离式弹托,自上到下依次包括壳体、连接座、底板;壳体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壳体和连接座均沿着同一垂直面对称分成两部分,底板为一个整体,其中一半的壳体和连接座固定在底板上组成第一部分,另一半的壳体和连接座组成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弹托。本实用新型涉弹托结构简单、装填容易、气密性和分离效果好,可使破片获得稳定的飞行弹道和极高的散布精度。同时,采用3D打印工艺缩短了弹托的研制周期,提高了生产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也简化了整个生产流程,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成本易加工3D打印分离式弹托,属于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弹道枪试验是破片毁伤与防护研究领域中评估毁伤效果最普遍的测试方法。针对不同作用目标,采用的破片形状和尺寸与制式枪弹的口径有所差异,通常采用次口径发射技术,将其置于破片载体或弹托内,并装入枪管进行发射。弹托是组成弹丸的重要部件,主要作用包括定位、闭气和导转。定位作用即保证弹丸在枪膛内正常运行;闭气作用即保证弹丸在枪膛内运行过程中发射药气体不泄漏,使发射药气体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导转作用即使弹丸在枪口获得一定的转速,以提高弹丸的弹道飞行稳定性。此外,弹托可以保护弹丸在加速过程中不与枪管和高温高压驱动气体接触,避免枪管和气体与弹丸互相造成损伤。离开枪管后,弹托必须与弹丸分离,使其单独作用于靶板,消除弹托对毁伤效果的影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弹托一般采用气动分离和附加分离装置的分离技术。但是,此类技术存在设计繁琐、结构复杂、效率低、稳定性差和占据空间大等问题。同时,由于目前使用的弹托多为塑料材质,一般采用注塑成型或车削加工工艺,对试验量少但破片类型又多的试验,加工成本和周期都很高。因此,亟需寻找新的弹托分离技术或重新设计弹托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破片毁伤与防护研究领域,在弹道枪试验中弹托分离技术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易加工3D打印分离式弹托,该弹托结构简单、装填容易、气密性和分离效果好,可以使破片获得稳定的飞行弹道和极高的散布精度,也使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此外,采用3D打印工艺加工弹托,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弹托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3D打印还能够打印出一些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最后,3D打印技术还能够简化整个生产流程,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成本易加工3D打印分离式弹托,自上到下依次包括壳体、连接座、底板;壳体顶部开设有凹槽;
所述的壳体和连接座均沿着同一垂直面对称分成两部分,底板为一个整体,其中一半的壳体和连接座固定在底板上组成第一部分,另一半的壳体和连接座组成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弹托。
在第一部分的连接座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座对接面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插槽和插头,用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固定连接。
底板的底部外轮廓设有一定的锥角;连接座的外表面还设有两条闭气环;壳体的内外表面,设有一定的迎风角;在连接座和壳体的连接过渡位置处,设有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成本易加工3D打印分离式弹托,该弹托结构简单、装填容易、气密性和分离效果好,可使破片获得稳定的飞行弹道和极高的散布精度。同时,采用3D打印工艺缩短了弹托的研制周期,提高了生产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也简化了整个生产流程,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分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装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10mm柱形破片分离式弹托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8mm球形破片分离式弹托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含能先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含能先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10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装配的稳定型弹弓壳
- 下一篇:一种潜水式增氧曝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