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冲式定向分段注浆锚索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21845.4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42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涛;成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戴明虎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冲式 定向 分段 注浆锚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冲式定向分段注浆锚索,包括基柱和注浆结构,所述基柱的一端固定有锚索本体,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锚索本体外侧并与其间隙设置的外管件,所述外管件与所述基柱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件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每一第一通孔外侧均设置有一与外管件固定连接的膨胀环,所述膨胀环的内腔与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膨胀环的下表面均固定有压力单向阀,所述外管件的内部活动套装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开设有尺标,所述内套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实现不同深度的灌浆处理,在完成钻孔缝隙的灌浆作业后,注浆结构和内套管可以取出重复使用,灌浆时,泥土不易被冲散,注浆压力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冲式定向分段注浆锚索。
背景技术
在堤坝建设或山体公路等工程在建筑是,为了防止山体发生滑坡,会在山体的内部进行锚索的安装,在进行锚索安装时,通常使用设备先对山体进行钻孔处理,然后将锚索放入孔内,最后进行浆液灌注,完成对锚索的安装,由于山体的表面存在一层沙土,在进行灌注时,浆液容易把孔内泥土冲散,进而影响灌注凝结效果,并且,在进行钻孔时,由于山体内部存在岩石,钻孔后,岩石开裂,使得结构不稳,传统浆液灌注方式压力小,浆液不易进入缝隙内,无法达到完美的山体固定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防冲式定向分段注浆锚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冲式定向分段注浆锚索,解决了浆液灌注时的泥土冲散问题和灌浆压力小,浆液不易进入缝隙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冲式定向分段注浆锚索,包括基柱和注浆结构,所述基柱的一端固定有锚索本体,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锚索本体外侧并与其间隙设置的外管件,所述外管件与所述基柱固定连接,所述外管件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每一第一通孔外侧均设置有一与外管件固定连接的膨胀环,所述膨胀环的内腔与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膨胀环的下表面均固定有压力单向阀,所述外管件的内部活动套装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开设有尺标,所述内套管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
所述注浆结构包括套设在锚索本体外侧并与其间隙设置的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法兰和活塞,所述活塞位于内套管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的侧壁开设有环槽,还包括沿安装管轴向分布的软导管,所述软导管贯穿活塞并与环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锚索本体的远离基柱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锚墩。
优选地,一组所述膨胀环分别安装在一组第一通孔的外部,一组所述膨胀环的内圈均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卡接在第一通孔内。
优选地,一组所述第一通孔呈竖直等距排布,一组所述第二通孔呈螺旋整列排布,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值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值,通过内套管转动至多有一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活塞的表面且位于环槽的上下两侧固定有两个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软导管与泵机连接,利用泵机实现浆液的加压灌注,浆液通过软导管进入环槽,通过推拉安装管实现活塞的移动,以控制活塞表面开设的环槽与第二通孔重合,实现浆液的导流,通过转动转盘实现内套管的旋转,内套管旋转时,一组第一通孔和一组第二通孔之间交替接通,实现不同深度的注浆作业,浆液进入膨胀环后,膨胀环内部被填充,从而实现膨胀密封,当膨胀环内部压力达到压力单向阀的限定值时,浆液从膨胀环内排出,实现对钻孔内部且位于膨胀环与基柱之间的缝隙注浆,注浆完成后,转动转盘,使得灌浆位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错开,利用内套管实现对第一通孔的密封,以此方便进行下一个分段的灌浆作业,本装置实现分段灌浆处理,利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环槽之间配合实现不同深度的灌浆处理,在完成灌浆作业后,内套管和注浆结构可以取出重复利用,进行浆液灌注时,利用内套管分隔泥土,不易冲散泥土,影响浆液凝结效果,利用注浆结构提高注浆压力,使得浆液容易进入缝隙。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218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模板支撑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保密会议室的未关门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