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引器吸引头管套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26010.8 | 申请日: | 202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61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光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引 头管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引器吸引头管套,包括网套和弹性挡开件,所述网套为由镂空网孔材料制成的筒状结构,且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吸引头通过网套的开口穿入网套内,与网套套接连接;所述弹性挡开件连接在网套的内表面,并于网套受沿吸引头轴向且从封闭端指向开口端的拉紧力时,随网套贴合吸引头的侧壁,于网套不受拉紧力状态下顶撑网套使网套与吸引头产生间隔。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器吸引头管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堵塞、避免造成损伤以及无需辅助器械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引器部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引器吸引头管套。
背景技术
开腹手术或者腹腔手术所用的吸引器的吸引头都是硬质导管,其末端开放,距离吸引头末端3cm处的管壁开多个侧孔,侧孔直径约1mm左右。绝大部分情况下能满足吸引需要。但有几个弊端:1.容易把周围疏松的组织或者大网膜吸入吸引器的吸引头内,不仅需要取出,还容易造成组织损伤或出血;2.容易吸入大颗粒的游离组织导致吸引器堵塞,需要重新疏通;3.吸引深部的积液时,需要使用额外的器械协助挡开组织,才能确保吸引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堵塞、避免造成损伤以及无需辅助器械的吸引器吸引头管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吸引器吸引头管套,包括网套和弹性挡开件,所述网套为由镂空网孔材料制成的筒状结构,且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吸引头通过网套的开口穿入网套内,与网套套接连接;所述弹性挡开件连接在网套的内表面,并于网套受沿吸引头轴向且从封闭端指向开口端的拉紧力时,随网套贴合吸引头的侧壁,于网套不受拉紧力状态下顶撑网套使网套与吸引头产生间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网套的网孔孔径不大于1mm。
所述网套为由双层的镂空网孔材料制成的筒状结构,弹性挡开件设置于外层材料的内表面上。
吸引器吸引头管套还包括用于与吸引头绑缚连接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端部固定于网套的内侧面上。
所述弹性挡开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的条形件,且沿环绕吸引头轴向的螺线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器吸引头管套,包括网套和镂空架,网套为由镂空网孔材料制成的筒状结构,且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吸引头通过网套的开口穿入网套内,与网套套接连接。在使用吸引器时,积液或其他待吸引液体会先经过网套的网孔再进入到吸引头中,因此有效阻挡疏松的组织、大网膜以及大颗粒游离组织进入到吸引头内部,有效防止吸引器堵塞,避免损伤组织,提高吸引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管套还设有弹性挡开件,吸引头探入或抽出的过程中,网套受到一个向外的拉紧力,即沿吸引头轴向且从封闭端指向开口端的拉紧力,此时,弹性挡开件在拉紧力的作用下随网套贴合吸引头的侧壁,减小设备直径,避免影响吸引器通过穿刺鞘。在网套不受拉紧力状态下,弹性挡开件回弹,向外顶撑网套使网套与吸引头产生间隔,避免组织贴附在吸引头上,造成无法吸引积液的情形。这种效果无需通过额外的器械实现,因此简化了吸引操作步骤,保证吸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器吸引头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网套;2、弹性挡开件;3、吸引头;4、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光,未经李国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26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智能新风系统
- 下一篇:一种畜牧用便于清理饮水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