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安全通道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38269.4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81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张吉彬;梁翃瑞;刘钰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分类号: | F24F7/003;F24F7/007;F24F8/108;F24F11/72;F24F11/89;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合肥昕华汇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6 | 代理人: | 崔雅丽 |
地址: | 101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安全 通道 通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安全通道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箱、环形过滤网、弧形盖、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所述通风箱的内部安装有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顶端安装有出风箱,且出风箱下方的出风管道外壁上设有弧形盖,所述弧形盖一侧的出风管道内部设有环形过滤网,所述通风箱远离出风管道的一端安装有进风箱,且进风箱的外壁与通风箱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箱一侧的通风箱内部设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一侧的通风箱内部安装有动力风机,且动力风机的进风口与进风管道相连接,并且动力风机的出风口与出风管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通风装置出风口自动的防护,防止了外部的污物进入通风装置内部,而且提高了通风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安全通道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通风就是把建筑物室内被污染的空气直接或经过净化处理后排至室外,再将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达到保持室内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过程,在工厂或者酒店这些需要输送新鲜空气与排放污浊气体的地方,通风工程是经常采用的通风设施。相比较其它管道和送气排气设施,通风工程性价比比较高,对于平常的家庭来讲,一般人们会注重空调的必要性,而忽略通风设备在家居当中环境调节作用,通风装置在建筑安全通道中也极为重要,在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毒气和悬浮的烟尘,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需要尽快将有害气体排出建筑物,此时需要通风装置将气体快速的输出进行安全通道内部的换气。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通风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此类通风装置在使用时一般不便于出风口自动的防护,大大的影响了通风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安全通道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通风装置不便于出风口自动的防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安全通道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箱、环形过滤网、弧形盖、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所述通风箱的内部安装有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顶端安装有出风箱,且出风箱下方的出风管道外壁上设有弧形盖,所述弧形盖一侧的出风管道内部设有环形过滤网,所述通风箱远离出风管道的一端安装有进风箱,且进风箱的外壁与通风箱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箱一侧的通风箱内部设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一侧的通风箱内部安装有动力风机,且动力风机的进风口与进风管道相连接,并且动力风机的出风口与出风管道相连接,所述进风管道一侧的通风箱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与动力风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风箱的内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的出风箱顶端安装有铰接架,挡板有利于对出风箱进行防护。
优选的,所述铰接架的内部设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内部设有加长弹簧,且加长弹簧一侧的支撑套内部设有推杆,并且推杆的一端延伸至挡板的表面,有利于加长弹簧对推杆可靠的支撑。
优选的,所述弧形盖的顶端安装有两组铰接页,且弧形盖通过铰接页与出风管道相连接,所述弧形盖下方的出风管道外壁上设有卡扣。
优选的,所述进风箱的内部设有等间距的多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一侧的进风箱外壁上安装有驱动臂,且驱动臂下方的进风箱外壁上安装有电动杆,所述电动杆的顶端设有传动臂,且传动臂的顶端与驱动臂活动连接,有利于电动杆结构稳定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铰接轴的外壁上皆设有百叶板,所述百叶板的外壁上皆安装有转接扣,且转接扣一侧的进风箱内部设有传动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通风装置不仅实现了通风装置出风口自动的防护,防止了外部的污物进入通风装置内部,而且提高了通风装置的安全性;
(1)通过气体排放完成后,加长弹簧驱动推杆移动,推杆驱动挡板转动,挡板将出风箱进行关闭,来防止外部的污物进入出风管道的内部,实现了通风装置出风口自动的防护,防止了外部的污物进入通风装置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382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