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以自动熄火的拔罐点火棒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44793.2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51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兰;李晓燕;李尊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
主分类号: | F23Q2/02 | 分类号: | F23Q2/02;F23Q2/34;F23Q25/00;A61H9/00;A61M1/08 |
代理公司: | 潍坊诺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9 | 代理人: | 李海英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自动 熄火 拔罐点 火棒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以自动熄火的拔罐点火棒,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可以自动熄火的拔罐点火棒,包括点火机构和熄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包括手柄、操作杆、手动挤压件、导液管、固定圆板和点火头,所述熄火机构包括灭火帽、第二推杆、滑动套座和手动推动件,所述灭火帽对称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灭火帽相对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圆板周侧壁,通过手动挤压件能够推动引燃物进入导液管内,直至将引燃物挤出至点火头的表面,达到挤出引燃物的目的,通过手动推动件推动滑动套座在导液管外部向右滑动,通过第二推杆带动两个灭火帽相对转动,使之闭合在一起,使其呈密封状起到安全灭火的作用,确保点火头的火被完全熄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以自动熄火的拔罐点火棒。
背景技术
拔罐疗法是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其中火罐是最常用的工具。拔火罐是通过在罐中点燃某种燃烧物,使罐内氧气消耗,造成负压,然后迅速扣吸在人体表面,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通常临床使用的拔罐点火棒是通过止血钳夹酒精棉球或不锈钢金属棒缠绕酒精棉蘸酒精进行点火的,大多未设置自动灭火装置,用完之后需要操作者用嘴去吹灭火头,但在疫情期间,操作需要全程戴口罩,因此操作者需要频繁脱下口罩用嘴吹灭火,非常不方便,浪费了人力和时间,同时容易造成飞沫的传播,对医患双方均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以自动熄火的拔罐点火棒,旨在改善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自动熄火的拔罐点火棒,包括点火机构和熄火机构。
所述点火机构包括手柄、操作杆、手动挤压件、导液管、固定圆板和点火头,所述操作杆设置于所述手柄一端,所述操作杆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手动挤压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操作杆内,且所述手动挤压件一端延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液管一端连通设置于所述操作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所述固定圆板固定套设于所述导液管另一端,所述点火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圆板,且所述点火头与所述导液管连通设置。
所述熄火机构包括灭火帽、第二推杆、滑动套座和手动推动件,所述灭火帽对称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灭火帽相对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圆板周侧壁,所述滑动套座滑动套设于所述导液管外部,所述第二推杆对称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推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灭火帽和所述滑动套座,所述手动推动件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三推杆和第二推柄,所述第一铰接座固定于所述滑动套座外周壁,所述第二推柄滑动设置于所述手柄表面,所述第三推杆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推柄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手动挤压件包括挤压板、第一推杆和第一推柄,所述挤压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推柄滑动设置于所述操作杆表面,所述第一推杆滑动设置于所述挤压板与所述第一推柄之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操作者手指推动第一推柄在在操作杆表面滑动,通过第一推杆带动挤压板向右移动,挤压板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引燃物进入导液管内,直至将引燃物挤出至点火头的表面,可达到挤出引燃物的目的。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挤压板外部套设有密封套,所述操作杆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推柄适配的第一滑槽。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密封套,能够增加密闭性,使得挤压板推动助燃物移动时不会漏气。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操作杆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导液管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头适配的螺纹套,所述导液管外周壁还对称固设有导向块。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滑动套座与所述导液管间隙配合,所述滑动套座内周壁对称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块适配的导向槽。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导向槽与导向块的配合,对滑动套座左右滑动进行导向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未经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447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厢框架结构、车厢及车辆
- 下一篇:二次装置面板状态可视化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