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构建桥梁桩基础水平及长桩基应力位移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49492.9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32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沈葳;韩海;李锋;谷雷雷;徐哲;吴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海宁市龙舟港航技贸发展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鼎盛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2 | 分类号: | G01B7/02;G01C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陈卓 |
地址: | 2118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构建 桥梁 桩基础 水平 桩基 应力 位移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构建桥梁桩基础水平及长桩基应力位移监测系统,涉及建筑施工监测领域,本新型监测系统由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及转换传输系统、通信中继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具有数据准确、安装简单、维护方便、数据传输稳定,可远程操作,定时采集,单传感器独立采集等特点。由于为大、长桩以及桥梁桩基础长期服役期间的监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监测领域,尤其是用于构建桥梁桩基础水平及长桩基应力位移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在深厚软土地区,高层建筑、桥梁的不断修建,超长、大直径灌注桩以其具有较高单桩承载力的优点在工程上应用数量急剧增多。在东部沿海软土分布地区,超高层建筑、桥梁分布密集。同时,地下管廊、盾构的施工,临近的航道施工,地下水位的变化等都会对既有桥梁桩基造成未知的变形,对桩基稳定性特别是长期服役性能产生影响。而复杂的地层地质情况,地下管廊、盾构的施工,临近的航道施工,地下水位的变化等都会对桩基造成未知的变形,对桩基稳定性特别是长期服役性能产生影响。
而现有的既有桥梁桩基位移以及长桩基监测系统,多是通过监测桥梁桩基周边土体的变形、沉降来推求桥梁桩基础的位移;以及通过混凝土表层的应变片,监测桩基附近的土体沉降,或是在桩基础预留测斜管来监测桩基础的应力及倾斜情况。但这类的监测系统一是通过媒介获得数据相对不够精准;二是这类监测系统无法长期独立工作获取数据,需要工作人员长期驻扎在现场,即费时又费力,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大;三是此类监测系统数据不够直观,尤其是监测土体的变形、沉降来推求桥梁桩基础的位移有一定的时间差,不能及时的反映出桥梁基础的稳定性情况。很多工程无法满足使用条件,尤其是测斜管,在桩基础服役后就无法进行测量。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技术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构建桥梁桩基础水平及长桩基应力位移监测系统方法,尤其是针对其长期服役期间的相关数据监测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构建桥梁桩基础水平监测系统和及长桩基应力位移监测系统,其中用于构建桥梁桩基础水平监测系统,由传感器系统(1)、数据采集及转换传输系统(2)、通信中继系统(3)、远程控制系统(4)四个部分组成。
所述传感器系统由静力水准仪(101)、倾角传感器(102)、传感器延长线(103)组成;所述数据采集及转换传输系统为数据采集转换仪(104);由数字信号连接模块(202),电流信号连接模块(201)、数字信号转换模块(204)、电流信号转换模块(203)、连接天线(205)、通信信号转换模块(206)、控制模块(207)、电气模块(208)八个部分组成;
所述数据采集转换仪(104)通过连接天线(205)将数据上传至通信中继系统(3)。
所述远程控制系统(4)连接通信中继系统(3)。
用于长桩基应力位移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由传感器系统(1)、数据采集及转换传输系统(2)、通信中继系统(3)、远程控制系统(4)四个部分组成;
所述传感器系统由钢筋应力传感器(105)、测斜传感器(106)、传感器延长线(103)三部分组成。所述数据采集及转换传输系统(2)为数据采集转换仪(104);由频率信号连接模块(209),数字信号连接模块(202)、频率信号转换模块(210)、数字信号转换模块(204)、连接天线(205)、通信信号转换模块(206)、控制模块(207)、电气模块(208)八个部分组成。
所述数据采集转换仪(104)通过连接天线(205)将数据上传至通信中继系统(3)。
所述远程控制系统(4)连接通信中继系统(3)。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海宁市龙舟港航技贸发展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鼎盛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海宁市龙舟港航技贸发展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鼎盛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49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双层中空防火玻璃
- 下一篇:一种减震耐磨运动船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