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液压紧固开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50501.6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79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梁兴高;陈词;周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满洋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2 | 分类号: | B23B41/02;B23B47/20;B23Q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中致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2 | 代理人: | 周凯;薛月霞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液压 紧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液压紧固开孔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快速连接并且打孔稳定、且效果好的水下液压紧固开孔装置,包括:机架、定位机构、以及打孔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驱动单元、锁止件、以及配合件,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锁止件连接,所述锁止件与配合件分体设置,并且配合件与待开孔的管道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打孔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驱动单元驱动锁止件与配合件配合连接或者配合断开;所述锁止件与配合件配合连接,所述打孔机构对待开孔的管道开孔;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开孔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开孔设备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水下液压紧固开孔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油气的长距离运输,无论在海洋还是陆地,管道输送无疑是最快、最高效的输送方式。特别地,在海洋中使用管道进行油气运输时,如果管道发生损坏,不易修复,容易导致油气大量泄漏,进而对环境污染、人身安全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油气在海洋中大量泄漏,有必要及时修复损坏的管道,而在管道修复之前,需要将其内部的油气排空,以确保修复作业的安全进行。
为了实现该油气排空作业,现有技术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进行:将设置有液压站的作业船驶于待修复管道的上方,将通过液压管线与该液压站连接的水下开孔机下放至管道的待修复管段处,液压站对水下开孔机提供液压动力,人工操作水下开孔机对待修复管段两端的管壁进行开孔,然后使用封堵件通过开孔处插入管道内部,以将待修复管段与其余管段隔离开来。随后将待修复管段内的油气通过封堵结合器导出,从而实现将其内部油气排空。然后,即可对待修复管段进行修复作业。在利用水下开孔机进行开孔作业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开孔机与管道固定,由于缺少合适的连接结构,开孔机的固定耗时且繁琐,并且开孔机的钻孔件与管道的待开孔处容易发生偏移导致开孔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快速连接并且打孔稳定、且效果好的水下液压紧固开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下液压紧固开孔装置,包括:机架、定位机构、以及打孔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驱动单元、锁止件、以及配合件,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锁止件连接,所述锁止件与配合件分体设置,并且配合件与待开孔的管道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打孔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驱动单元驱动锁止件与配合件配合连接或者配合断开;
所述锁止件与配合件配合连接,所述打孔机构对待开孔的管道开孔。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下液压紧固开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分体设置的锁止件以及配合件由驱动单元的输出端驱动锁止件与配合件配合连接或者配合断开;驱动单元与打孔机构固定在机架上,当需要对待开孔管道开孔时,首先通过驱动单元将锁止件与配合件配合连接即可将装置与待开孔管道固定,配合连接后打孔机构可以精准且稳定的对待开孔管道开孔,当开孔完毕在通过驱动单元将锁止件与配合件配合断开即可断开装置与待开孔管道的连接;本装置与管道配合连接以及配合断开的速度快,并且使用简单,减少开孔作业时间;另外本装置还具有开孔效果好的特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锁止件设置卡口,所述配合件设置有与卡口配合的卡块。设置卡口与配合部配合,具有连接稳固的特点,进一步使得开孔过程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铰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锁止件铰接,所述锁止件一端与机架铰接,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滑套轴向移动,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滑套轴向移动,所述滑套轴向移动联动锁止件径向移动与配合件配合连接或者配合断开。上述改进,具有结构简单,配合稳定的特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件铰接在锁止件上靠近机架的位置,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驱动滑套轴向移动联动锁止件径向收拢与配合件配合连接。将连接件铰接在锁止件上靠近机架的位置,当驱动单元的输出端驱动滑套轴向移动时,以联动锁止件收拢至与配合件配合连接,收拢的锁止件的结构设计,使连接稳固程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满洋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满洋船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50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