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数据连接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09700.X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71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肖帮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奋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6581;H01B7/18;H01B7/17;H01B11/10 |
代理公司: | 东莞技创百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数据 连接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数据连接线,涉及连接线技术领域,包括线体、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线体包括发泡减震层、地线和多根线芯,每根线芯的外侧均包覆有绝缘层,发泡减震层用于将该多根包覆有绝缘层的线芯进行包覆,发泡减震层的外侧包覆有屏蔽层,屏蔽层的外侧包覆有外皮,发泡减震层上具有用于容纳地线的容纳槽,使得包覆在发泡减震层的外侧的屏蔽层能具有较好的圆整度,发泡减震层能够对撞击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当数据连接线受到撞击时,发泡减震层通过自身形变而使得其能够吸收部分撞击能量,以降低该撞击对数据连接线的影响,使得线芯不易变形,整体强度更高,更耐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数据连接线。
背景技术
数据连接线多见于用来将手机连接到电脑、或将手机连接到充电插头。现有数据连接线的线体结构一般是:一个塑料外套内有个金属屏蔽套,金属屏蔽套内含有4-5条线芯,其中2条线芯用于传递信号。这种数据连接线一般质地比较硬,当有外物撞击线体时,撞击所产生的能量较多地集中在线芯上;撞击能量较大时,易使线芯产生变形,使得线体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数据连接线,包括线体,线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线体包括发泡减震层、地线和多根线芯;每根线芯的外侧均包覆有绝缘层,发泡减震层用于将该多根包覆有绝缘层的线芯进行包覆,发泡减震层的外侧凹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纳地线,发泡减震层的外侧包覆有屏蔽层,屏蔽层的外侧包覆有外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发泡减震层采用发泡聚氨酯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屏蔽层包括包覆在发泡减震层的外侧的金属箔,金属箔的外侧包覆有金属编织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金属箔采用铝箔,金属编织网采用铝镁编织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外皮的外侧包覆有编织保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第一接头和/或第二接头上配置有保护壳,保护壳在线体的外侧上可沿线体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保护壳上具有用于使保护壳固定在第一接头和/或第二接头上的夹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发泡减震层上具有用于容纳地线的容纳槽,使得包覆在发泡减震层的外侧的屏蔽层能具有较好的圆整度;发泡减震层能够对撞击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当数据连接线受到撞击时,发泡减震层通过自身形变而使得其能够吸收部分撞击能量,以降低该撞击对数据连接线的影响,使得线芯不易变形,整体强度更高,更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线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线体-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发泡减震层-11,地线-12,芯线-13,绝缘层-14,容纳槽-15,屏蔽层-16,外皮-17,编织保护层-18,保护壳-19,金属箔-161,金属编织网-162,夹部-1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奋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奋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097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光纤跳线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一体式地铁车票读写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