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源一体化优化式工业余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23939.2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08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方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赤信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6 | 分类号: | F28D7/06;F28F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优化 工业 余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源一体化优化式工业余热装置,包括底座板、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换热筒体、左端盖、第一隔板、右端盖、第二隔板、U型换热管、储水箱和柔性管,所述U型换热管左端的固定板将左端盖与换热筒体密封分隔,所述第一隔板固定安装在左端盖内,所述第一隔板将U型换热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密封分隔。通过U型换热管进行再次加热后出水口接头排出后使用,储水箱并非与换热筒体固定连接,避免对换热筒体产生压力导致其损坏,通过设置柔性管将储水箱与换热筒体进行连接,避免了因刚性连接结构导致的换热筒体对储水箱形成支撑的问题,本换热装置能够冷水加热到与预热废水想接近的温度,满足了一些特殊情况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源一体化优化式工业余热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现有废水余热回收使用的换热器不具有储水功能,仅能将进入的冷水加热到50℃~60℃,在需要使用高温水的情况下,需要对换热器换热后的冷水进行二次加热,此外还有采用降低需要换热冷水的流速,来提高换热效率的方式,但是这种换热方式的效率较低,冷水换热后排出量较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一种能过将换热器筒体内的水进行加热后储存,提高冷水换热温度的网源一体化优化式工业余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网源一体化优化式工业余热装置,包括底座板、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换热筒体、左端盖、第一隔板、右端盖、第二隔板、U型换热管、储水箱和柔性管,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板上,所述换热筒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左端盖固定且密封安装在换热筒体的左端,所述U型换热管置于换热筒体内,所述U型换热管左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U型换热管左端的固定板将左端盖与换热筒体密封分隔,所述第一隔板固定安装在左端盖内,所述第一隔板将U型换热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密封分隔,所述左端盖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热水入口接头、热水出口接头,所述换热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冷水入口接头和排水口接头,所述换热筒体顶部还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右端盖固定安装在换热筒体右端,所述第二隔板密封固定安装在右端盖、换热筒体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过水通孔,所述右端盖上设置有出水口接头,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板上,所述储水箱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架上,所述柔性管固定且固定安装在储水箱底部,所述柔性管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固定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管设置为波纹管。
作为优选,所述储水箱顶部设置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密封连通至储水箱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板上还通过腰型孔螺接固定安装有加强垫板,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安装在加强垫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冷水从换热筒体顶部的冷水入口接头注入到其内部,此时出水口接头和排水口接头均处于关闭状态,余热废水经由热水入口接头排入穿过U型换热管后再通过热水出口接头排出,通过冷水入口接头注入的冷水通过U型换热管进行换热后进入到储水箱内,当储水箱达到一定水位后,停止通过冷水入口接头向换热筒体内注入冷水,此时经由U型换热管的余热废水持续对换热筒体内的冷水进行加热至与余热废水相接近的温度,然后再打开出水口接头将换热后的水排出可进行使用,从储水箱中水通过柔性管流至换热筒体内,通过U型换热管进行再次加热后出水口接头排出后使用,储水箱并非与换热筒体固定连接,避免对换热筒体产生压力导致其损坏,通过设置柔性管将储水箱与换热筒体进行连接,避免了因刚性连接结构导致的换热筒体对储水箱形成支撑的问题,本换热装置能够冷水加热到与预热废水想接近的温度,满足了一些特殊情况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赤信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赤信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239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