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流体、电芯、叠层电芯、电芯单体及储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25867.5 | 申请日: | 202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69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辛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0 | 分类号: | H01M4/70;H01M50/536;H01M10/04 |
代理公司: |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7 | 代理人: | 胡小龙 |
地址: | 266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叠层电芯 单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流体、电芯、叠层电芯、电芯单体及储能装置,通过在电极区的长边上设置极耳区,且电极区的长边长度大于其宽边长度,电子在集流体本体内传导的最大距离为电极区的宽度,从而可使电子在集流体本体内传导的距离减小,也即在将电极区的长度延长的条件下也不会增加电子传导的距离,可以将电极区的长度按照不同的使用场景来设置而不受限制;通过减小电子传导距离,能够减小电子传导的电阻,降低电芯内部因电阻产生的热量,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电芯发热,提高电芯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集流体、电芯、叠层电芯、电芯单体及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芯的表面积尺寸一般较小,因而电芯的极耳可设置在任意位置处,极耳设置的位置不会对电芯内部电子传导的电阻造成较大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芯的表面积越来越大,单个电芯的容量也随之增大。然而,现有的电芯仍将极耳设置在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电子从集流体的一端传导至集流体的另一端时,传导路径较长,传导的电阻增大。当集流体内电子传导路径增大而导致电阻增大后,电芯内部因电阻增加的发热量也会相应增大,不利于电芯安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流体、电芯、叠层电芯、电芯单体及储能装置,能够有效降低电子传导路径长度,从而减小集流体电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出了一种集流体,包括集流体本体,所述集流体本体上设有电极区和极耳区,所述电极区成方形并具有长L0和宽W0,且L0>WO;
所述极耳区包括第一极耳区,所述第一极耳区由所述电极区的其中一条长度为L0的边向外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极耳区还包括第二极耳区,所述第二极耳区由所述电极区其中一条长度为W0的边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极耳区和第二极耳区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一极耳区成方形并具有长L1和宽W1,且L1=L0;所述第二极耳区成方形并具有长L2和宽W2,且L2≤W0。
进一步,所述电极区中,令设有所述第一极耳区的边与设有所述第二极耳区的边之间的交点为顶点,则对应的所述第一极耳区和第二极耳区的相交点为该顶点。
进一步,L1+nL2≤L0+W0,其中,n为第二极耳区的数量,且n=1或n=2。
进一步,所述极耳区还包括第三极耳区,所述第三极耳区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区和第二极耳区之间,所述第一极耳区与所述第二极耳区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极耳区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三极耳区具有两条相互垂直且相交的直角边,其中一条直角边与所述第一极耳区长度为W1的边共边,另一条所述直角边与所述第二极耳区长度为W2的边共边。
进一步,所述第三极耳区成方形,或所述第三极耳区的两条直角边之间设有平滑曲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芯,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上设有第一电极材料层,所述第二集流体上设有第二电极材料层;所述第一电极材料层和第二电极材料层之间设有固体电解质层,或所述第一电极材料层和第二电极材料层之间设有隔膜和电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九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258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承压装机构
- 下一篇:一种PC/ABS改性材料祛除VOC烘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