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点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36875.X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20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宾;唐俊平;罗捷;黄嘉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54;H01H50/16;H01H9/3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点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点继电器,包括壳体、面板、挡弧板、触点组件以及磁铁,面板设于壳体内,挡弧板设于面板与壳体之间,且自壳体的内壁延伸至面板,以使面板与壳体之间形成互不连通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触点组件设于第一容腔内,磁铁设于第二容腔内。本方案的触点继电器,通过挡弧板将面板与壳体之间间隔形成互不连通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并且将产生电弧的触点组件设于第一容腔内以及将磁铁设于第二容腔内,可有效改善电弧的高温传至磁铁上的问题,能够更好地保护磁铁,从而保证磁铁具有较优的使用性能以及延长磁铁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点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触点继电器,主要通过外加磁铁产生磁场以将动触点和静触点分离时产生的电弧吹向两边,并且通过壳体内壁朝向面板延伸形成的挡弧板分隔磁铁与静触点,以避免因电弧飞溅到磁铁上产生的高温导致磁铁的磁场强度下降。但是,现有的挡弧板往往只延伸至静触点和磁铁所在的位置,而挡弧板与面板之间还具有一定的间距,电弧产生的高温容易沿挡弧板与面板之间的间距传至磁铁上,对磁铁的保护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继电器,以解决现有触点继电器的挡弧板对磁铁的保护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触点继电器,包括:
壳体;
面板,所述面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挡弧板,所述挡弧板设于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之间,且自所述壳体的内壁延伸至所述面板,以使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互不连通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
触点组件,所述触点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腔内;
磁铁,所述磁铁设于所述第二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组件为两组,两组所述触点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磁铁为两块,两块所述磁铁分设于两组所述触点组件连线的外延伸线上;
所述挡弧板为环形挡弧板,所述挡弧板的内侧与所述面板及所述壳体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腔,所述挡弧板的外侧与所述面板及所述壳体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腔。
进一步地,所述挡弧板和/或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磁铁的位置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磁铁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磁铁和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导磁块。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块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抵接于所述磁铁的朝向所述面板的面,以固定所述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导磁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导磁块的位置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抵接于所述导磁块,以固定所述导磁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导磁块导入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磁铁之间的导向面。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对合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面板设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挡弧板设于所述面板和所述上壳体之间,且自所述上壳体延伸至所述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挡弧板和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点继电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368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