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60214.0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92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政;刘刚;李海龙;王杰村;王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众链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8F25/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王艳珍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水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塔;冷凝器,冷凝器的出水端与出水管连接,冷凝器的进水端与回水管连接;水泵,其连接在冷却塔和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中;第一排污阀,其设置在第一排污管中;第一三通管,第一三通管的三端分别连接出水管、冷却塔的进水端以及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阀,其设置在第二排污管中;第二三通管,第二三通管的三端分别连接回水管、冷却塔的出水端以及第二排污管;控制模块,其分别与第一排污阀和第二排污阀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系统,通过设置第一排污阀和第二排污管,该两个排污管分别连接在冷却塔与出水管之间、冷却塔与进水管之间,用于排放水管中的泥垢,冲洗后的制冷系统阻力降低,提高主机换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却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建筑制冷机房冷却水系统采用开式冷却塔,由于冷却塔长期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中,导致大量的藻类以及生物粘泥的生成,形成泥垢。同时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蒸发浓缩,形成白色的水垢。长时间运行导致系统管路结垢堵塞严重,管路阻力增大,泵耗升高,同时,主机冷凝器结垢风险增大,降低换热效率,导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
现有通过增加全程综合水处理器进行水质处理的方式防止管路结垢堵塞,但该方式维护成本高,若不及时维护,在系统运行几年之后,冷却水系统仍然会产生大量藻类及生物粘泥堵塞管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管生成泥垢容易造成堵塞,导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冷却水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冷却水系统,包括:
冷却塔;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出水端与出水管连接,冷凝器的进水端与回水管连接;
水泵,其连接在所述冷却塔和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中;
第一排污管;
第一排污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污管中;
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三端分别连接所述出水管、冷却塔的进水端以及第一排污管;
第二排污管;
第二排污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污管中;
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三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水管、冷却塔的出水端以及第二排污管;
控制模块,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污阀和第二排污阀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系统还包括:
第一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中且靠近所述冷凝器的出水端;
第二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回水管中且靠近所述冷凝器的进水端;
第一旁通管,其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冷却塔之间,另外一端与所述回水管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和冷却塔之间;
第三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旁通管中。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系统还包括:
第四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中且靠近所述冷却塔的进水端;
第五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回水管中且靠近所述冷却塔的出水端;
第二旁通管,其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旁通管和第四电磁阀之间,另外一端与所述回水管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旁通管和第五电磁阀之间;
第六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旁通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众链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众链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60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机并联的直膨式制冷机组
- 下一篇:一种晶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