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动力驱动轨道钻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65274.1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57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苑德昌;张永;牛财成;严晓科;杜志峰;王星文;苏立杰;吕重超;吴红义;夏勃青;刘宏伟;刘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20;B23Q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于倩 |
地址: | 10003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驱动 轨道 钻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动力驱动轨道钻孔装置,包括:夹紧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钻孔机构,夹紧机构夹紧轨道,夹紧机构与钻孔机构固定连接,驱动机构包括汽油机和电机,汽油机或电机通过摩擦连接器与传动机构的摩擦碗连接,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钻孔机构传动连接,汽油机或电机驱动钻孔机构对轨道打孔。本实用新型的轨道钻孔装置采用双动力驱动,在有固定电源的施工现场使用电机驱动,无固定电源的施工现场使用汽油机驱动,能根据施工场所自由切换驱动动力。而且该轨道钻孔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突破施工环境的局限,提高钻孔效率。夹紧机构夹轨牢固可靠,通过减速齿轮组传输动力,各个机构相互配合,实现快速、精准的打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设备技术领域,更加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动力驱动轨道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地铁、高铁的高速发展,新建铁路及旧线换轨作业日趋增多,钢轨钻孔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钢轨钻孔机为单动力驱动,即使拥有30多年的制造历史,在美国本土市场拥有率75%,在世界市场占60%的美国Racine设备,也是单动力驱动。
现在用的轨道打孔机械如内燃钢轨钻孔机、电动钢轨钻孔机都是单动力驱动,而且结构复杂、重量较大,使用时需要配合电源,而在轨道经过的地区很多都没有电源,给施工带来不便。在一些山区或远离公路的地方需要对轨道进行抢修时,耽误抢修时间。
因此,提供一种根据施工场所条件能自由切换驱动动力的钻孔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始终研究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轨道钻孔装置为单动力驱动、耽误施工抢修时间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创新地提供了一种双动力驱动轨道钻孔装置,在有固定电源的施工现场使用电机驱动,无固定电源的施工现场使用汽油机驱动,能根据施工场所自由切换驱动动力。而且该轨道钻孔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突破施工环境的局限,提高钻孔效率。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动力驱动轨道钻孔装置,包括:夹紧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钻孔机构,
所述夹紧机构夹紧轨道,所述夹紧机构与所述钻孔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汽油机和电机,所述汽油机或所述电机通过摩擦连接器与所述传动机构的摩擦碗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钻孔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汽油机或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钻孔机构对所述轨道打孔。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壳体、输入齿轮、传输齿轮、减速齿轮组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入齿轮、所述传输齿轮、所述减速齿轮组和所述输出齿轮位于所述传动机构壳体内部,所述输入齿轮、所述传输齿轮、所述减速齿轮组和所述输出齿轮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传动机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摩擦碗固定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同轴连接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大齿轮之间通过所述传输齿轮啮合,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机构包括钻机壳体、给进齿轮、推杆、套筒、钻杆和钻头,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给进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给进齿轮通过转轴与所述钻机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钻机壳体套设在所述套筒的外部,所述钻机壳体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钻机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夹紧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外部沿轴向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给进齿轮啮合,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钻杆外部,所述钻杆与所述套筒转动连接,所述钻杆的一端与所述输出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钻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钻头。
进一步地,所述钻杆靠近所述输出齿轮的端部外表面上设有键齿,所述输出齿轮上设有与所述键齿配合的内齿槽。
进一步地,所述钻杆靠近夹紧机构的端部设有钻仓,所述钻头与所述钻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钻杆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钻杆上,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钻机壳体上固定有钻机提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65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