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互式正齿状桥塞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66953.0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72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舒建生;范耀;庞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4 | 分类号: | E21B33/1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国旭东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互式 齿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交互式正齿状桥塞,包括组合胶筒,组合胶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复合片,复合片分别与第一可压缩复合椎体和第二可压缩复合椎体相连,第一可压缩复合椎体与桥塞下接头相连,第二可压缩复合椎体依次与桥塞上接头和交互式正齿状桥塞装置固定体相连;第一可压缩复合椎体和第二可压缩复合椎体的椎体渐缩尾端分别设置有卡瓦;第一可压缩复合椎体和第二可压缩复合椎体均为中通的变径结构,且第一可压缩复合椎体和第二可压缩复合椎体均可沿轴向伸缩。本实用新型的交互式正齿状桥塞,可有效配合实现地面对碎软低渗煤层气区域强化抽采技术,避免出现桥塞坐封定位不准、固定不稳,可锁住喷射器喷射的方向,确保喷射器定向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互式正齿状桥塞。
背景技术
桥塞作为一种封堵工具,具有施工工序少、周期短、卡封位置准确等优点,桥塞也用于煤气井的已试层的封堵,为上返测试、压裂改造等工艺技术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因此,桥塞在地面煤层气开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桥塞在进行使用时,通常将两个桥塞利用环形卡块进行首尾卡接处理,再配合橡胶层对其进行防滑处理,在钻孔内部并进行固定之后,需要将用来密封的可溶球顺着钻孔使用自由落体的方法使其掉落到桥塞的内部。但是,在煤层气井钻孔内使用时,现有的桥塞存在由于受到钻孔内部空间和操作条件限制而导致的定位不准确、固定不稳的技术问题。
特别地,由于碎软低渗煤层顶板大部分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岩性以泥岩为主,夹杂少量黏土矿物,泥岩的固结性较差,因此在该类型的煤层破碎顶板中钻进具有成孔性差、易于埋钻、卡钻等特点,增加了下套管难度,降低了固井强度对碎软低渗煤层破碎顶板难以充分发挥地面分段压裂技术及装备优势,从而无法实现地面煤层气区域强化抽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互式正齿状桥塞,用于配合碎软低渗煤层地面煤层气区域强化抽采施工作业过程中,提高桥塞封堵操作工序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交互式正齿状桥塞,包括组合胶筒,所述组合胶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复合片和第二复合片,所述第一复合片还与第一可压缩复合椎体相连,所述第二复合片还与第二可压缩复合椎体相连,第一可压缩复合椎体还与桥塞下接头相连,所述的第二可压缩复合椎体还依次与桥塞上接头和交互式正齿状桥塞装置固定体相连;
第一可压缩复合椎体和第二可压缩复合椎体的椎体渐缩尾端分别设置有卡瓦;
所述第一可压缩复合椎体和第二可压缩复合椎体均为中通的变径结构,且第一可压缩复合椎体和第二可压缩复合椎体均可沿轴向伸缩。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具体的,所述的组合胶筒为膨胀式组合胶筒。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瓦为多片式卡瓦。
进一步的,所述交互式正齿桥塞固定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桥塞上接头连接,底座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啮合齿。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胶筒内部沿轴向开设有大通径中心孔。
进一步的,所述桥塞上接头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上接头中心孔,且所述上接头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大通径中心孔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桥塞下接头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下接头中心孔,且所述下接头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大通径中心孔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啮合齿的数量为5,齿距为10~2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66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狭窄场地土方压实设备
- 下一篇:一种抱杆式模块化智能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