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硫化氢气体高效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80527.2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40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孔赟;黄浩;赵倩;鲁浩;纪丽鹏;陈奇;肖七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2 |
代理公司: | 济南市易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5 | 代理人: | 江莉莉 |
地址: | 430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化氢 气体 高效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化氢气体高效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包括吸收塔、碱液罐、第一回流泵和第二回流泵,吸收塔包括净化气体出口、喷淋器、多孔网格板、进气管、回收斗、出渣口和检修孔,净化气体出口位于吸收塔顶部,进气管位于吸收塔左侧,检修孔位于进气管所在外表面的对侧,出渣口位于吸收塔底部,喷淋器位于吸收塔的上部且位于净化气体出口的下方;净化气体出口下方设置有多孔网格板;碱液罐包括加药机、搅拌器和进水口;碱液罐上端通过第一回流泵与喷淋器连接,碱液罐下端通过第二回流泵与吸收塔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硫化氢净化效果好,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化氢气体高效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硫酸盐,在缺氧和还原性条件下微生物能使其还原为硫化氢,除逸入大气外,也会转移到天然气、原油和煤炭等资源中,因而硫化氢废气主要来源于上述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利用过程;硫化氢具有明显的臭鸡蛋气味,是恶臭气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大气污染物中毒性很大的污染物之一。
在石油行业中,一般根据硫含量的大小分为超低硫原油(含硫小于0.1%)、低硫原油(含硫0.1%~0.5%)和高硫原油(含硫大于0.5%);而含硫油气中硫化物以多种形式存在,其中以H2S和甲硫醇溶解度较大,大部分含硫化合物与水并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形成腐蚀根源,但当原油中含有H2S时,其与水形成的酸性物质导致设备严重腐蚀,造成了管道内涂层鼓泡、脱落、生锈、坑蚀、穿孔等问题。
因此,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需对硫化氢治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对于海上油田来说,作业空间小,设备集中,一旦泄漏,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针对硫化氢气体处理,国内外按工艺可分为:再生溶剂吸收脱硫、固定床吸附脱硫、膜分离方法脱硫、生物脱硫、以及物理场脱硫等;根据脱除方法的特点可分为吸收法、吸附法、氧化法、生物法、脉冲电晕法等;依据物质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大类。总的来说物理除硫化氢方法应用较多,但设备繁多且工艺复杂,二次污染后再生和后处理过程繁琐,能耗大,运行及维护费用高;生物法除硫化氢效果差,且需多次投加微生物菌剂,能耗及运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装置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硫化氢气体高效净化装置,包括吸收塔、碱液罐、第一回流泵和第二回流泵,所述的吸收塔包括净化气体出口、喷淋器、多孔网格板、进气管、回收斗、出渣口和检修孔,所述的净化气体出口位于吸收塔顶部,所述的进气管位于吸收塔左侧,所述的检修孔位于进气管所在外表面对侧,所述的出渣口位于吸收塔底部,所述喷淋器位于吸收塔的上部且位于净化气体出口的下方;所述净化气体出口下方设置有多孔网格板;所述的碱液罐包括加药机、搅拌器和进水口;所述的碱液罐上端通过第一回流泵与所述的喷淋器连接,所述的碱液罐下端通过第二回流泵与所述的吸收塔下端连接。
作为优选,吸收塔为上部为玻璃钢的圆柱体结构,下部为不锈钢圆锥体结构,高径比为2:1~4:1。
作为优选,喷淋器为双层错排全锥形喷淋器,所述的喷淋器位置离吸收塔上端距离为0.3~0.5m。
作为优选,进气管位于吸收塔内的部分装有曝气盘。
作为优选,多孔网格板最上层距离所述的喷淋器0.3m,最下层距离所述的曝气盘0.5m。
作为优选,检修孔至少有两个,检修孔的直径为0.5m,相邻两个检修孔之间的距离为1.0m。
作为优选,加药机为自动加药机,可根据废气中硫化氢浓度和处理量调节碱液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点:
(1) 本实用新型采用逆流操作,同时在吸收塔内布设有多孔网格板,有效增加了废气中硫化氢气体与碱液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了硫化氢的净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80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