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管传输射孔用防二次撞击伸缩投棒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84634.2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72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张远;刘俊虎;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俊虎 |
主分类号: | E21B43/11 | 分类号: | E21B43/11;E21B43/119;E21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沈小青 |
地址: |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管 传输 射孔用防 二次 撞击 伸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管传输射孔用防二次撞击伸缩投棒,包括投棒本体,所述投棒本体包括棒体和撞针,所述棒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下活塞螺母,下活塞螺母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活塞螺母,上活塞螺母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打捞头,所述棒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导向轮,棒体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套设有矩形块,矩形块的底部与撞针的顶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便于在对起爆器撞击后自动对撞针进行伸缩收纳,可有效的避免撞针二次撞击到起爆器上的现象,且便于缓解投棒本体滑落过程中的硬性冲击力,降低因硬性冲击力较大对起爆器和投棒本体造成损坏风险,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管传输射孔投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管传输射孔用防二次撞击伸缩投棒。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油管传输射孔一般采用撞击起爆射孔或压力起爆射孔,其中压力起爆射孔采用泵车给油管内增压,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起爆器内部活塞剪切定力销起爆进行射孔,但是泵车在油管产生的高压对打开油层有较大污染,影响原油产量,撞击起爆射孔因对油层无污染,不会影响原油产量而容易被厂家接受,撞击起爆射孔是在油管中投送投棒,投棒包括棒体,棒体的下端设置有撞针,在投棒沿油管向下的运动过程中,投棒依靠自身重力获得较大动能而撞击起爆器,从而使起爆器起爆射孔;
现有的投棒,其在撞击起爆器后,不具备自动对撞针进行收缩收纳的功能,当投棒滑落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则撞针会对起爆器进行二次撞击,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油管传输射孔用防二次撞击伸缩投棒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油管传输射孔用防二次撞击伸缩投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管传输射孔用防二次撞击伸缩投棒,包括投棒本体,所述投棒本体包括棒体和撞针,所述棒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下活塞螺母,下活塞螺母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活塞螺母,上活塞螺母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打捞头,所述棒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导向轮,棒体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套设有矩形块,矩形块的底部与撞针的顶端固定连接,撞针的底端延伸至棒体的下方,矩形槽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的底部安装有螺纹驱动导向机构,矩形块套设在螺纹驱动导向机构上,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槽,第一槽的后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底端延伸至矩形槽内并与螺纹驱动导向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前侧固定并电性连接有蓄电池,第一槽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撞针的底端嵌装有轻触开启开关,安装杆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轻触关闭开关,轻触关闭开关位于矩形块的上方并与其相配合,轻触关闭开关和轻触开启开关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棒体的下方设有防撞环,防撞环套设在撞针上,防撞环的顶部和底部均粘接固定有弹性胶圈,弹性胶圈套设在撞针上,防撞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导向机构,棒体滑动套设在弹性导向机构上。
优选的,所述螺纹驱动导向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安装杆底部的螺杆,矩形块螺纹套设在螺杆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底端与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安装杆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矩形块滑动套设在定位杆上。
优选的,所述弹性导向机构包括两个矩形杆,矩形杆的底端与防撞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撞针位于两个矩形杆之间,棒体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矩形导向槽,矩形杆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导向槽内,矩形杆的顶端与对应的矩形导向槽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矩形块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块的顶部左侧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内壁与定位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顶部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内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螺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俊虎,未经刘俊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846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