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医用头位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00916.7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67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洁;程扬;司马朝坦;张晓航;徐文广;李泽坤;赵家乐;阮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夏倩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医用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医用头位监测装置,属于医学器材技术领域,该装置佩戴于人体头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单片机、加速度传感器、无线通讯模块、电源、第一电源转化模块和第二电源转化模块;所述电源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转化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转化模块;所述第一电源转化模块连接于所述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转化模块连接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单片机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填补了医用眼科领域缺乏便携式头位监测器的空白,医学研究者可以通过给患者佩戴这一装置科学的制定出一套有效可行的康复计划,能在对生活影响尽量小的前提下保证患者康复进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医用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眼科等手术后常需要患者头部保持特定的位置,如眼底手术后注入硅油或是气体等低密度流体,需要低头顶压视网膜防止其流出或逸散,又如视网膜手术后,患者必须尽量保证头部位置固定以免影响裂孔愈合。这导致如何监测患者的头部状态成为一种迫切需求,医学研究者需要科学的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每天头部运动时间具体应限制在多少分钟,而不仅是“尽量少”这样宽泛的描述。
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够实时检测患者头部运动情况的设备,因此亟需开发出一款头位监测装置,以满足现在医学研究者通过给患者佩戴这一设备科学的制定出一套有效可行的康复计划,能在对生活影响尽量小的前提下保证患者康复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医用头位监测装置,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监测头部位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医用头位监测装置,该装置佩戴于人体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单片机、加速度传感器、无线通讯模块、电源、第一电源转化模块和第二电源转化模块;
所述电源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转化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转化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转化模块连接于所述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通讯连接;
所述第二电源转化模块连接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单片机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导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微型电路板,所述第一微型电路板设有单片机、第一电源转化模块和第二电源转化模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微型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光电模块,所述光电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微型电路板,所述第二微型电路板设有无线通讯模块和加速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微型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光电插口。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为STM32芯片。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体积小巧,结构紧凑,功耗较低,远程监控,保证患者长时间佩戴适应性。同时,本装置可以将数据直接共享到手机APP上,医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头部运动情况,方便给出更合理的医学建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医用头位监测装置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医用头位监测装置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医用头位监测装置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009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捞沙机
- 下一篇:一种隔膜免接触式蓝胶涂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