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种类稻渔综合种养堤坝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19925.0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12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鸿荣乡情农牧产销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G22/22;E02B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姚家龙 |
地址: | 750000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种 类稻渔 综合 堤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种类稻渔综合种养堤坝,包括多排稻田种植区、多排稻渔种养区和环形堤坝,所述稻田种植区阵列于环形堤坝的内侧,所述稻渔种养区设置于两稻田种植区之间,所述环形堤坝与稻田种植区之间还设置有鱼沟,所述鱼沟连接稻渔种养区,其中,所述鱼沟内安设有多个阻拦栅网,所述阻拦栅网分别沿中线穿过稻渔种养区安设于环形堤坝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稻田中设置多个稻渔种养区,能够同时种养多种类的生物;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拦栅网,能够有效避免稻渔种养区之间生物互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稻渔综合种养堤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种类稻渔综合种养堤坝。
背景技术
我国稻田养鱼的历史悠久,在汉代出土墓葬中,就发现了稻田粘土模型,其中有似鲤鱼的微型碎片,那时在山西和四川等地普遍流行稻田养鱼,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实践的需求,稻田养鱼逐渐发展到养殖多样化水产品的稻渔综合种养系统。
如今,稻渔综合种养系统是人类利用稻田浅水环境将水稻和水生生物种养在同一稻田空间而形成的独特稻作系统,描述的对象是一种以水稻为主的“种植”(水稻、莲藕、茭白等湿生作物的栽培)和“养殖”(鲤、龟、鳖、虾、蟹、鳅、螺等水生动物的养殖)两业耦合共育的综合技术体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
而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一田仅仅用于对一种生物进行养殖,而对于部分养殖生物,其养殖时间存在重叠,此时则需要多田种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种类稻渔综合种养堤坝,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种类稻渔综合种养堤坝,包括多排稻田种植区、多排稻渔种养区和环形堤坝,所述稻田种植区阵列于环形堤坝的内侧,所述稻渔种养区设置于两稻田种植区之间,所述环形堤坝与稻田种植区之间还设置有鱼沟,所述鱼沟连接稻渔种养区,其中,所述鱼沟内安设有多个阻拦栅网,所述阻拦栅网分别沿中线穿过稻渔种养区安设于环形堤坝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稻渔种养区通过鱼沟形成种养区,其中种养区至少包括稻虾种养区、稻蟹种养区、稻鳖种养区、稻鱼种养区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鱼沟还连接有鱼溜,所述鱼溜设置于环形堤坝的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鱼溜深度为2m-2.5m。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堤坝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鱼溜,所述出水口连接鱼沟,所述出水口安设于环形堤坝的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分别设置有阻拦栅网。
进一步的,所述阻拦栅网包括第一屏栅网、第二屏栅网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槽,所述第一屏栅网、第二屏栅网分别通过两个安装槽固定于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连接架,所述固定架通过定位连接架固定于环形堤坝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堤坝的上下两侧分别等于距离安装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连接架通过定位孔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鱼沟为倒梯形鱼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稻田中设置多个稻渔种养区,能够同时种养多种类的生物;
(2)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拦栅网,能够有效避免稻渔种养区之间生物互入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鸿荣乡情农牧产销专业合作社,未经宁夏鸿荣乡情农牧产销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19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